启动仪式
“一带一路”峰会前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杂志在中国的支持下复刊。出版发行多半个世纪,停刊5年的《信使》复刊,堪称织就民心相通的丝绸之路的特别献礼。
5月13日下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旗舰杂志《信使》中文版发布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应邀出席“一带一路”峰会期间专门前来为《信使》中文版庆祝新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黄坤明,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田学军,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谭跃共同出席了仪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代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驻华使节、国内有关单位代表等百余人参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与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黄坤明会谈
“《信使》关乎我们共同分享的价值观,《信使》带来了光明,《信使》复刊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意义重大。”博科娃表示。她同时感谢中国政府的慷慨支持,宣布向联合国驻华机构和外国使馆免费赠送《信使》中文版。
总干事博科娃致辞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黄坤明说,衷心希望复刊后的《信使》杂志继续弘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宗旨,持续关注重大时代命题,积极推动各国文明互鉴,永远做友好的使者,文明的使者,和平的使者,继续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的灿烂篇章。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黄坤明致辞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教科文全委会主任田学军说,《信使》杂志是中国与教科文组织深化合作的美好见证,将激励更多人为实现持久和平与发展共荣而奋斗。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教科文全委会主任田学军致辞
《信使》创刊于1948年,70年来长期致力于宣传教科文组织促进文化多样性、推动文明间对话、构建和平文化的理念。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使命的化身,《信使》曾经以30种语言,通过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自由交流思想和信息,关照人类命运,消除歧视和偏见,促进各国民众相互理解和包容,广泛受到世界人文社科领域官员、专家和学者的喜爱。它曾是曼德拉在罗德岛关押期间唯一可以阅读到的杂志,它也曾是中国抽象派画家丁乙认为启发他打开艺术新空间的读物。
《信使》中文版曾于1980年起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现分立为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和中译出版社有限公司)负责在中国翻译出版,复刊后的《信使》杂志将继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中国出版集团所属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翻译,中译出版社负责在中国出版和发行,刊物将陆续以中、英、法等7种语言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5个会员国发行,同时推出纸质版和网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