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的斯亚贝巴(埃塞俄比亚),11月28日——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特肖梅(Mulatu Teshome)周日在亚的斯亚贝巴宣布第十一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开幕,在开幕式的艺术展演上,三百多位埃塞俄比亚艺术家向与会者呈现了他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大陆上最古老的独立国家。我们这片土地上和谐的生活着80多个有着鲜明文化传统的民族,讲着80多种语言,我们自1955年开始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员国,从一开始就与这个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认为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需要传给后人继承。埃塞俄比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长期致力于保护这些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恩吉达强调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生效以来取得的“巨大进步”,并指出这个公约“一直代表着和平、多样性和包容的力量”。恩吉达回顾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七十多个国家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机构组织专家开展工作。并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在公共政策制定方面的工作,“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发展规划层面获得足够的关注。”
埃塞俄比亚文化及旅游部部长Hirut Weldemariam表示他的国家是“一片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土地,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平共处”部长先生感谢委员会成员选择埃塞俄比亚作为会址,因为“这提升了公约在国家层面的可见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Michael Worbs回顾这是自2006年建立以来委员会第四次在非洲召开会议,这显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整个非洲的重要意义”,也显示出非洲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行动中的优先地位。
委员会由埃塞俄比亚研究与保护文化遗产机构总干事Yonas Desta Tsegaye担任主席,由公约的24个签约国选派代表组成,这次会议将于12月2日结束,议程包括审核五个申请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及37个申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项目 。
委员会还将探讨武装冲突和自然灾害等紧急状况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委员会将探讨在这些情况下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这些遗产在促进社会融合与和解中发挥的作用。公约已生效十年,委员会还将研究建立衡量所取得进展的影响力的机制。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着一些现有非常弱势或正在消失、保护已迫在眉睫的文化遗产。目前名录上共收录有43个项目,这个名录动员公约的签约国和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在尊重当地社区的前提下确保这些文化习俗的传承。今年将审核博茨瓦纳、柬埔寨、乌干达、葡萄牙和乌克兰的五个项目。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收录有336个项目,借助这个名录,那些在社区中传承的卓越优秀的传统与经验变得更加广为人知。
2016年申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有37项。
此外,委员会还将审核7个申请最佳保护实践的项目,这个类别下目前已收录有12个项目,委员会将优先考虑那些最好的反映了公约目标和原则的计划、项目和行动。
2003年采纳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目前共有171个签约国。公约的政府间委员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讨论公约落实情况,审核不同名录的录入申请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