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开幕
作者:江晓雯 创建时间:2016-09-22 01:19:25

博览会会场—济南国际会展中心


博览会开幕式演出(一)


博览会开幕式演出(二)


博览会现场(一)


  本网讯  2016年9月21日上午,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在山东省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博览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山东省文化厅、济南市人民政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承办。作为文化部主办的国家级展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每两年举办一届,是目前全国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交易国家级战略平台,自2010年在济南市首次举办以来已连续举办三届,现博览会承办权已永久落户济南市。

  本届博览会围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要求,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为主题,融赛事、展览、展演、互动、交易等内容于一体,形式新颖、亮点纷呈,全面展示了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向公众传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限魅力,也让公众在参观、体验和消费中培养“非遗即生活”的理念。

  

博览会现场(二)


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右二)及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右三)参观博览会


国际手工艺产品交易展示


  本届博览会为期五天,主要内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板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品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优秀成果展;传统工艺项目比赛;民歌大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舞台、传承体验;传统工艺制品、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展示交易等六大板块,共12项内容。博览会展示面积达到45000平方米,展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14000件,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千项。

  与往年相比,本届博览会创新了办展形式,可看性、体验感和参与程度都大大增强,策展方式上将专业分类和省市整体特装展示相结合,参展形式有传统展陈、数字多媒体展示、现场制作体验和商品交易等。本届博览会的展会部分,充分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的专业性和丰富性,场馆内设有非遗制品和衍生品展示交易区、传承与再创造——非遗精品展区、研培成果展区、学术成果展区、传统工艺项目比赛区、省外展区和山东省内展区、国际展区、手工艺体验区等不同部分。观展公众可一饱眼福,不仅能欣赏到来自国内的传统手工艺精品,近距离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从尼泊尔、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赶来参展的展商们,更是让人不出国门,就可零距离接触到国外文化艺术精品。

  

研培高校优秀成果动态展演


  服装T台秀、传统工艺项目比赛、民歌大赛、学术成果展等内容,均为本届博览会首次引入,也是博览会的主要亮点。其中,T台秀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优秀成果展的板块内容之一,那些经改良设计后更加贴近当代生活的传统服饰,生动展示了研培计划的部分成果。传统工艺比赛区,大赛组委会组织了草柳藤编、泥面塑、剪纸、刺绣、竹编、陶瓷手工成型、风筝年画七个项目的四百多名手艺人,在活动现场比拼技艺。位于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二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成果展”,则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取得的新成果、进行的新实践、形成的新方法,特别是利用当今先进技术保存、利用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成果,包括虚拟现实、3D建模、人体动作捕捉等高科技、沉浸式体验内容。

  此外,展会还加入了美食休闲和现场节目表演,增加了观赏性和趣味性。在美食飘香特色展区,各地精品美食汇集于此,有工艺独特、皮酥肉嫩的黄家烤肉;薄似杨叶、酥脆异常的周村烧饼;还有外皮松软、内馅爽滑的济南葡萄软月月饼……现场观众可通过嗅觉、味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品味美食文化。济南市曲艺团和济南群艺馆等单位还带来了皮影戏、山东大鼓、山东快书、琴书、相声、河南坠子、口技等演出,为观众呈现一场场精彩的视觉、听觉盛宴。


编辑:江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