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接待中外游客
创建时间:2010-05-04 09:14:29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接待中外游客

    新华网天津5月1日电(倪元锦)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昆曲、古琴曾让世界见识了中国这个古老国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只是中国文化遗产的冰山一角。在中国的大城市,文化遗产博物馆才是全面了解各地文化遗产的最好去处。

  5月1日,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中外参观者将近距离了解这座有600年历史的城市中的民间艺术和曲艺文化。

  张明山是天津“泥人张彩塑”的创始人。1915年,他的彩塑作品《编织女工》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经四代传人传承后,“泥人张”已成为中国泥塑艺术的代表。

  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兴起于明末清初年间,今天位于天津市西部的杨柳青在那时是京杭大运河上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杨柳青木板年画”也借运河的传播成为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

  天津距离中国首都北京仅120公里,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北方曲艺之乡和民间艺术的汇集地,蕴含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新建成并开放的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游客将借助文字、图片、实物和表演等多种形式,了解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绝技绝活儿的制作过程。

  走进上海世博会的“狗不理”包子是如何制作的、老美华“千层底绣花鞋”的神秘工序是什么,游客都能在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得到答案。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昆曲和中国古琴艺术,都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2年10月,有关博物馆、非物质遗产与全球化的《上海宪章》在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第七次大会上得到通过,宣告了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从2006年起,中国政府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提高中国百姓对“物质类”“非物质类”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2006年10月,中国文化部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倡导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或者展示场所。

  此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都建立了文化遗产博物馆。

(来源: 新华网)

(编辑:杜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