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传统制陶技艺:塔帕村农牧民的传家之宝
作者:2772 创建时间:2009-11-10 16:12:15

传统制陶技艺

塔帕村农牧民的传家之宝

 


聚精会神制作陶瓷的老人嘎顿(王舒/摄)

 


堆放在墙角待出售的陶瓷(王舒/摄)

 

    墨竹工卡县工卡镇塔帕村的陶瓷生产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创始人吉巴西多吉是墨竹民间著名的陶瓷手工艺人。相传一千多年前在吉巴西多吉的带领下,塔帕村的农牧民就已经开始了简单的陶瓷手工艺品制造。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塔帕村的制陶技艺已成了当地农牧民的传家之宝。

  墨竹工卡县生产的陶瓷、壶、碗、杯等生活用品,有很好的防腐保温功能,同时又极具民族特色,在西藏农牧区颇有名气。2006年,塔帕村民间传统制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红土、碎石、白土是塔帕村陶瓷生产主要原料,上釉的主要原料是铅锌矿,燃料主要是干草、牛粪等。除白土外,烧制材料都在县内就地取材,打磨、烧制全过程需要30多个小时。陶器制作集中在秋冬季节,那时气候适宜,上釉效果会比较好。

  随着西藏旅游经济的发展,西藏民族手工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塔帕村的陶瓷给当地的农牧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农牧民到了秋季便开始制作陶瓷,仅出售陶瓷的收入一年就可达到六七千元。再加上种田、挖虫草和外出打工,一年可收入一万五千元左右。如今农牧民们以旅游业发展为依托,以民族特色文化为平台,以精美的工艺制作,将陶瓷手工艺品推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在塔帕村记者看到七十多岁的嘎顿老人正聚精会神地做着陶坯,老人家里屋顶上也堆满了各种式样的陶瓷。嘎顿老人从25岁开始制陶,是村里有名的陶艺师傅。老人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对我们说,因为距离拉萨较近,可以把自家的陶瓷拿到拉萨市场出售,很受游客欢迎。

  记者了解到,为帮助农民创收和满足西藏旅游市场的需求,墨竹工卡县政府决定发展规模化陶瓷生产企业,使这具有千年历史的民族手工艺得到更好的传承,也为民族手工艺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来源:中国西藏信息中心/作者:王舒 冯丽明)

(编辑:王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