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培训班
暨经验交流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
本网讯 2008年11月25日至29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湖北省宜昌市文化局承办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培训班暨经验交流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和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约150人参加这次培训活动。文化部社会文化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屈盛瑞,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湖北省文化厅副巡视员高长英,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永红,出席开班仪式并发表讲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郑长铃主持了开班仪式。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地党政领导和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抢救保护了一批珍贵、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了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了全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中“要在充分利用已有工作成果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地区、分类别制订普查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的要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有关专家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软件使用手册》及相关资料、软件为基本教材,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名录项目申报工作中的数据收集经验为案例,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数据采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资料收集、数据库技术发展现状对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此次培训活动,旨在进一步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方式,普及数据库有关知识,提高各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收集和数据库建设水平。
屈盛瑞副司长对全国各地在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稳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申报过程中重要的数据收集和管理手段。数据库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效率。我国的数据库建设和数据收集技术的推广普及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认识和技术上的问题,尤其是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对数据库软件的操作使用方面,需要进行系统的指导和培训。目前,全面摸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提高我国数据库建设水平,是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步伐的一项重要举措。数据库建设对科学地制定保护规划,系统地开展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张庆善副院长代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参加本次会议的学员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中国当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民族传统文化的血脉渊源,科学地对待、积极地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正确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的基本原则。只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立足于中国所处发展阶段的国情和历史任务的客观要求,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规律,才能将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形态的多样性及其自身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采取多种方式妥善保护的必要性。因此,按照科学方法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系统全面地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立体数据库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了解、掌握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情况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小璞,委员方李莉、朝戈金、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数据库管理中心主任王路、湖北省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学会会长罗晓路等数据库建设方面的专家就数据库建设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意义、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软件技术结构、操作演示以及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的经验等专题对学员进行了专项指导和培训。参加培训班的学员表示,通过此次培训,对数据库建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意义和数据库建设的基本技术、操作方法等有了直观的认识,明确了非物质文化数据库建设的方向,同时也了解了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的情况。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信息化的科技进步,全国各地数据库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为更好地运用现代科技新技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此次培训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课堂讲授、现场演示和经验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普及了数据库相关知识,将对提高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水平和推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科学发展进而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产生积极作用。
(编辑:杜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