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
恢复重建规划专家论证会在川举行
本网讯 6月26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厅承办的全国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恢复重建规划专家论证会在成都举行。
本次会议是继6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之后,专题对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重建规划进行的论证会。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出席并讲话;文化部社文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屈盛瑞、张永新、巡视员周小璞,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贾磊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副厅长胡继先;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甘肃文化厅以及四川震区各文化局相关领导,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周和平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主要是针对汶川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恢复重建方案进行论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文化的重建也是重建家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文化的重建规划中,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影剧院、文化站、文化室等;二是文物的恢复重建,主要是修复;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是文化规划的重要内容。尽快形成一个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显得非常急迫。文化本身基础比较薄弱,又受到强烈地震的打击,受到了严重损害。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恢复重建也给文化振兴带来了一个机遇,所以抓好规划至关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我国起步不久,到底怎么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正因如此,我们在设计方案的时候,要把它定位于中长期,争取形成一个比较好的、科学的工作方案和规划。
周和平在座谈会上通报了近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情况。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保护体系,确定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建设“非遗”博物馆、传习所、民俗馆,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于推动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周和平说,四川地震后,羌族文化受到了严重破坏,中央领导对羌族文化的保护高度重视。羌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其传统音乐舞蹈、民间信仰、生活习俗、传统工艺丰富多彩,在研究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恢复重建方案中,要给以充分的体现。包括设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规划中要作为重点考虑。希望专家学者对于恢复重建的方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集思广益,共同把方案做好,使之纳入国家的文化恢复重建方案中,进入操作层面,使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恢复重建工作尽快地开展起来。
会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就汶川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恢复重建规划作了说明。他说,规划除了有重要意义以外,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灾后恢复重建当中,我们该做什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恢复、重建和保护当中我们该做什么?第二,我们应该怎么做。规划从操作层面主要解决了这两个方面问题,列出了保护对象、保护范围、保护原则、保护方式、保护措施、保障目标、保障措施、途径。并提出分阶段保护、重要项目保护、分层保护、分阶段保护。分阶段保护主要强调工作的步骤,这点非常重要。当前在恢复重建过程当中,首先要做什么事情,中长期的目标是什么?没有这个步骤工作做不好。当前最着急的是传承人的安置抢救保护,还有文献资料和实物的进行抢救保护。还有一些队伍的建设等。分阶段工作安排好,可以有步骤的开展工作,这是我们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应该怎样做的一个重要问题。
座谈会上,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李绍明就起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恢复重建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大纲(征求意见稿)》作了说明。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贾磊磊、李荣启、吕品田,中央党校教授徐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魁立、孙宏开,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祁庆富,中国民族博物馆馆长雍继荣等专家学者纷纷发言,对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恢复重建方案、《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大纲》、抢救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实物资料、改善代表性传承人生活条件、绵竹年画抢救入库保存、展馆建设等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专家特别强调,对灾区重建要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要重视全面的生态保护,注重民族传承、文化形态、生产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全面保护。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在会议总结中指出,这次会议对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恢复重建规划论证很有成效。面对汶川大地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巨大的损害,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内容、方法和原则,都要有认真的规划。现在看来我们的规划和论证是非常及时的。下一步是实施的问题,按规划分分近期、中期、远期分阶段实施。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向前推进。下一步,我们会在大家意见基础之上,进一步的把规划纲要进行完善,最终使它成为我们下一步开展工作的重要纲要。
此次会议的召开是落实国务院灾后重建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专家们对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重建规划进行认真的讨论与论证,对科学地开展灾区重建工作和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具有积极意义。(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