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文化遗产保护不能被庸俗化
新华网呼和浩特4月30日电(记者周宁)“一提到蒙古族文化的保护,人们就联想到路边坐落的‘蒙古包"、文化景区里摆放的哈达和银碗等,可事实上,它们并不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所在,只是表象,甚至有被庸俗化的危险。”在近日召开的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上,蒙古学学者吉日嘎拉图认为,文化遗产的保护,除了有形的文学和艺术外,还必须包括对生活方式、共处方式、价值观体系、传统与信仰等隐性文化遗产的保护。
他认为,隐性文化是一个文化的灵魂,更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所在。比如游牧文化,如果游离了游牧生活方式,游牧民族特有的精神与物质、智力与情感就会慢慢消失,剩下的就是那些被庸俗化了的诸如蒙古包、哈达之类的文化空壳。
吉日嘎拉图指出,要想保护和开发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给它提供良好的物质和文化生态圈,而政企联手共同设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来源:新华网)
(编辑: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