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庙会:奥运、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主题
大年初一的北京,阳光明媚,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近20多场大大小小的庙会已悉数开场,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市民。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春节北京庙会的奥运气氛和奥运特色特别浓;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和展示特别热。
厂甸庙会
2月7日,农历大年初一,历史悠久的北京厂甸庙会人山人海,一个打扮成“猪怪”模样的商贩在高处舞动“渔杆”招揽生意。位于北京市宣武区的厂甸庙会已有400多年历史,始于明代嘉靖,兴于清代康熙,盛于乾隆,京城八大庙会尤以厂甸庙会最负盛名。2006年5月20日,春节厂甸庙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新社发 杜洋 摄
今年厂甸庙会增加了由奥运福娃头饰组合而成“多福奥运门”,使春节庙会添了新鲜亮丽的色彩。正在带着孩子逛庙会的市民孙福成说:“今年是中国奥运年,北京春节庙会的奥运气氛特别浓,我们全家都盼望着在家门口举办的这届奥运会办得成功,办得漂亮。”
作为唯一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的传统庙会,厂甸庙会今年依然要将传统民俗进行到底。厂甸一条街上重现出拉洋片,天桥中幡以及秧歌,高跷,太平鼓,跑旱船等绝活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游客们充分体味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庙会风情。如果市民感兴趣,还可以一睹民间手工技艺的现场制作,并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手工作品拿回家摆弄。无论是文人墨客喜欢的书籍、古董、字画,小孩子喜欢的风车、太平燕、泥人张等“耍货”,还有各种工艺品都能在庙会上找到。
2月7日大年初一全天,厂甸庙会游客数量近16万人,是几年来游客最多的一年。宣武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厂甸庙会是北京唯一的开放式不收门票的传统庙会,而今年春节白云观庙会暂时停办、大观园庙会室外项目取消,大量逛庙会游客集中于厂甸庙会,使厂甸庙会大年初一的客流比去年多了三分之一。游客的增多导致走失事件也增多,一天有69名游客走失,其中多数走失事件是儿童找父母、老人找儿女。
地坛庙会
地坛庙会开幕 新华社图片
2月6日年三十的早晨10点,随着地坛西门牌楼前河北舞狮队、山西锣鼓队和内蒙古东方神骏剧团演奏的“马头琴”及北京武术学院表演的“中华武术”轮番上阵,第二十三届地坛春节文化庙会拉开帷幕,奏响了鼠年春节的序曲。记者在地坛公园内看到,小吃摊前热气腾腾,百货摊位前人头攒动,逛庙会的市民脸上都荡漾着笑容。截至上午11时许,庙会已迎来客流2.8万人次。初二当天,客流量高达13万人
地坛公园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本届庙会突出“民俗韵、世界风、奥运情”三大元素,设立了奥运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公益日等七大主题日。而在民俗体验方面,18位民间工艺大师将坐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场,现场展示才艺。游客可以近距离地接触这些原本神秘的、甚至有些是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艺。老北京人张大妈还要将收藏的上千件老北京物件儿带上庙会,每一件都是打开老北京记忆的“钥匙”。
东岳庙庙会
2月6日,“第七届北京民俗文化节暨第十届东岳庙春节文化庙会”在喜庆热烈、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开锣。东岳庙作为北京奥运会主场馆所在地朝阳区唯一的民俗类专题博物馆,是次庙会以“祈福纳祥迎奥运”为主题,活动内容精彩纷呈,既有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亦有新增加的民俗活动“请福牌”、“画福布”、“请五福”、“挂盘香”等活动。同时“东岳杯”朝阳区民间花会大赛的11个区县、32档花会也同台竞技。中新社发 钱兴强 摄
东岳庙春节文化庙会以“祈福纳祥迎奥运”为主题,既有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也有新增的民俗活动“请福牌”、“画福布”等,还有“2008奥运福娃”等展示活动。
2月6日上午九点半钟,随着传统花会表演“狮子掷门”中的狮子将庙门叩开,第十届东岳庙传统春节文化庙会也就拉开了帷幕。
虽然是春节的放假的第一天,但仍有不少北京市民冒着寒冷来到庙会,为庙会增添了喜庆气氛。今年东岳庙庙会主题是“祈福纳祥迎奥运”,除了传统花会表演,仍然突出了东岳庙传统的“福”文化内涵:“请福牌”、“画福布”、“寄福卡”、“走福路”等传统表现形式,却都由于奥运而被赋予了特殊的内涵。
今年东岳庙还首次开放了正在修缮中的“西路”,并在其中推出了《民间行业习俗展》、《中国传统吉祥饰品文物展》、《十二生肖话民俗――鼠生肖展》等多部展览。
龙潭庙会
龙潭庙会的最大亮点是奥运体验场大型巡展活动,有“奥运比赛项目全体验”、“奥运知识普及”、“奥运文化展示”和“奥运志愿者风采展示”等内容。在庙会上,游人可以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免费体验2008年奥运会的28个比赛项目,每天还会有多位体育明星、奥运冠军在庙会上亮相。
在本次庙会上,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民间花会等六十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集中亮相,包括被列入全国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青海黄南洲藏族舞蹈、山东鼓子秧歌,延边长鼓、象帽舞,河北舞狮等多档花会在中心岛舞台轮番上阵,把最精彩的民间艺术精粹呈现给大家。京城百工坊的民间工艺大师将现场献艺,与市民一起现场捏泥人、扎风筝。
今年的龙潭庙会将主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民间花会等六十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集中亮相。京城百工坊的民间工艺大师将现场献艺,与市民一起现场捏泥人、扎风筝。民俗表演区将表演中华绝技表演、老北京叫卖、剪纸、抖空竹等节目。
环湖而成的“美食一条街”,酸甜辣咸、煎炒烹炸,汇集了100多种来自大江南北的美食。包括茶汤李、小肠陈、炒肝赵、冰糖葫芦等老北京传统小吃现场制作;台湾糕点、韩式烧烤、天津麻花、蒙古奶茶,还有韩国泡菜、日本烤鳗鱼等。
莲花池庙会
眼皮提水、拉车,耳朵吹气球,一口气吹倒60个装满饮料的瓶子……,北京莲花池庙会有不少民间奇人亮出绝技表演。
除了绝活,莲花池庙会还将推出以老北京市井风情(如祥子拉车、提笼架鸟等人体雕塑表演)为主题的一组人体活雕塑;另外,还有青少年群体非常喜欢的极限搏击操表演等节目。
天坛庙会
从年三十到正月初五在天坛举办了第四届文化周。推出祭天乐舞、祭天仪仗和古乐等艺术展演,让市民们领略昔日皇家祭天的隆重场面。
庄严的号角阵、浩大的彩旗阵、精美的幢阵、华丽的扇阵,眼前的清朝祭天展演,让人仿佛走进了古代皇家的祭天队伍。
清朝祭天展演是依据清乾隆十三年的历史记载复原的。乐舞表演的所有动作,祭天大典所用的服装、服饰等道具也都是严格按照历史记载打造的。
虽然清朝3000人祭天的盛大场景现今无法实现,但280名演员已将祭天大典中最精华的部分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见证了明清两代22位皇帝在此举行的654次祭天盛典。今天的祭天展演则是让人们了解历史、放眼未来。
(根据新华网、中新网、中青网、北青网、光明网整理,编辑: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