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又要到来了!6月8日是今年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火热的初夏,一大波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已陆续与大家见面。
此次遗产日活动主场设在省会郑州,其中的“重头戏”就是6月1日至9日在河南博物院举办的“豫见河南 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成果展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南博物院、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承办。今年恰逢祖国70周年华诞,此次展览作为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可谓是看点满满。
本次活动分动态展示和静态展览两部分组成。
动态展示
熟悉我们遗产日展览的观众都知道,动态展示部分往往最招小朋友们喜欢,今年开展日恰逢六一儿童节,主办方特别精选适合孩子理解、互动体验的项目,让孩子们获得快乐的同时,也能体验到非遗的魅力,过一个不一样的儿童节。参展项目主要有赵庄魔术、朱仙镇木版年画、汴绣、宋室风筝、孟津剪纸、牡丹画、竹编、绞胎瓷、香包、泥塑、烙画、方城石猴、面塑、浚县泥咕咕、淮阳泥泥狗、麦秆剪贴、糖画、吹糖人、花生糕等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赵庄魔术传承人丁德龙,表演技艺精湛,多次参加央视文艺节目,此次将现场献艺,大家说不定还能跟他学上一招。此外,现场还将开展“看展览分享朋友圈集赞”赠送非遗小礼品等趣味互动环节。特别提醒大家,动态展示只有6月1日当天,千万莫失良机!
静态展览
静态展览将在省博物院东配楼二楼展厅进行,时间为6月1日至9日,主要分“追梦”、“耕耘”、“收获”三个主题板块:
第一板块:追梦
在2019年河南省“不忘初心·我们都是追梦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剪纸大赛”中,众多获奖作品围绕“追梦”这一主题,构思奇巧,技艺精湛,集中反映了新时代河南的新面貌、新变化,抒发了中原儿女心怀梦想、奋力逐梦的昂扬斗志。“追梦”板块精选大赛部分获奖作品,作者中年龄最小的是7岁的孩童,年龄最大的已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既有国家级、省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也有高校的美术专业师生以及民间剪纸爱好者。作品内容丰富,技法多样,多角度展现了出彩河南。
此次展出作品中,有一副必须要重点推介——长8米,高2.2米的《开国大典》剪纸。该作品为河南省近年来少见的巨幅剪纸作品,画面以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为主题,定格毛泽东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伟大时刻,刻画了60多位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
《盛世中华 70华诞》 张鸿飞
信阳剪纸 许煦
第二板块:耕耘
此处精选舞阳、汝南两地农民画作品,构图丰富饱满,色彩强烈高亢,展现了近年来河南省新农村发展变化的生动图景,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耕耘与奋斗,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鲜活的生活气息。此处依照题材,主要分为脱贫攻坚、“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民俗风情这三个部分进行展示。
2013年,舞阳县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全国“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创作基地,当地部分农民画作品不仅在全国各大媒体反复播放,在我们城市街头巷尾如公交站牌、地铁站台、建筑围挡等处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本次展览特别精选数幅,请大家一睹真容。
舞阳农民画《村童》 胡庆春、胡浩生
第三板块:收获
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丰厚的内涵、独特的价值,在河南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板块聚焦“非遗助力脱贫攻坚”和“创新融入当代生活”这两个主题,将优秀实践案例引入场景之中,让观众感受到丰富而立体的展示呈现。
1.乐器制作助力兰考脱贫
兰考现已成为全国闻名的民族乐器生产基地,此处将展出兰考所产古琴、古筝、琵琶、柳琴、阮等精品乐器,开展当天,还有来自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的艺术家现场演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州筝派的传统曲目。
古琴
兰考县焦桐乐器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2.淮阳“非遗手艺”助力精准扶贫
近年来,淮阳大力推进“非遗手艺”助力精准扶贫,帮扶引导群众开展泥泥狗、布老虎制作,已形成数个生产专业村。此处将展示泥泥狗、布老虎这两大淮阳传统美术代表项目,特别是泥泥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许述章的作品将得到全面展示。
淮阳泥泥狗 许述章
3.非遗·茶生活
河南省陶瓷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按照“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积极更新设计思路,拓展门类品种,提升工艺水平。此处将展示河南省钧瓷、汝瓷、登封窑瓷、绞胎瓷等项目的茶生活用品,上述四个项目的10名国家级传承人和18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作品都参与了此次展示。
此外,此次展示所用古典家具来自河南省省级非遗项目临颍木雕,古朴典雅、造型严谨。
钧瓷茶具 周松建
汝瓷茶具 王振芳
在三大板块之外,为了表达对祖国70周年华诞的美好祝福,此次还专门设置了“走过春夏秋冬”“福运绵长”“张灯结彩”三个场景装饰。
1.走过春夏秋冬
2016年,“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洛阳孟津九零后剪纸传承人畅杨杨专门创作了一套二十四节气剪纸,展现了中原百姓在不同节气里的生产、生活场景,主办方还邀请书法家为每个节气剪纸题写了谚语,可谓是珠联璧合。
二十四节气剪纸——芒种 畅杨杨剪,武庆平书
2.福运绵长
金瓜香包气味芬芳,造型饱满,色彩艳丽,蕴含福气满满、瓜瓞绵绵的美好寓意;汴绣牡丹雍容华贵、端庄富丽,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此处以金瓜香包组成“70”字样,辅以汴绣牡丹图,表达了广大非遗传承人和保护工作者对祖国的美好祝福。
汴绣《春满花堂》 王素花
3.张灯结彩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汴京灯笼张在开封已传承二百多年,其作品造型别致,用料考究,色彩艳丽,制作精良。在喜迎祖国70华诞之际,盏盏彩灯点亮中原儿女深情祝福,映照祖国光辉前景。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赋予的责任,也是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的时代命题。
非遗保护,你我同行。六月一日,让我们不见不散!
温馨提示:
豫见河南 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
展览时间:
动态展示:6月1日9:00--17:00
静态展览:6月1日-9日9:00--17:00
(6月3日闭馆一天)
地点:河南博物院(郑州市农业路8号)
参观者凭身份证领票,免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