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43期:2019年9月16日—9月29日
本期信息一览:
▲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观看光山花鼓戏表演并与传承人交流
▲ 2018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在京发布
▲ 非遗传统舞蹈生存现状研讨会在云南举办
▲ 2019年度第三期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在宁夏举办
▲ 第十一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杭州工艺周)举办
▲ 青海省印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观看光山花鼓戏表演并与传承人交流
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来到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文化接待中心,观看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光山花鼓戏表演,并与传承人交流。光山花鼓戏是光山县特有的民间艺术,其音乐唱腔丰富,风格独特,自成体系,是板腔体和曲牌体结合的剧种,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2014年,光山花鼓戏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来源:新华社、河南日报)
相关链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传承人:把光山花鼓戏继续唱下去
二、2018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在京发布
9月20日,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指导、中国青年网主办、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协办的2018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表彰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活动现场揭晓了2018全国“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实践案例,并由非遗保护专家刘魁立带来一场“非遗映初心”主题讲座。该活动于2019年1月份启动,面向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及个人,征集在中小学实施的“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最终,评审委员会从征集到的近500个有效实践案例中评选出十大优秀实践案例,此外还发布了十佳创新实践案例。(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相关链接:2018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表彰发布会在京举行 十大优秀实践案例揭晓
三、非遗传统舞蹈生存现状研讨会在云南举办
9月20日至22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云南艺术学院主办的“‘非遗’传统舞蹈生存现状研讨会”在云南艺术学院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深入探讨。会上,有关专家分别就非遗公约、非遗项目的评价维度、传统舞蹈保护、传统舞蹈进入高校的传承路径、生存生态以及限定区域等内容进行发言;分组讨论环节,各省代表就传统舞蹈类非遗的生存现状展开讨论,为相关理论研究和保护实践献言献策。(来源:“云南艺术学院”微信公众号)
相关链接:全国非遗传统舞蹈生存现状研讨会在云南举办
四、2019年度第三期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在宁夏举办
9月2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宁夏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2019年度第三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在宁夏银川开班,119名来自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培训。本次培训已被纳入中宣部组织开展的全国文艺业务骨干培训工作计划。在课程设计方面,立足非遗保护中的实际问题,重点围绕非遗保护的政策理论、传承人的权利与义务、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品牌推广与网络营销等内容,通过专题教学、实例分析、现场教学、学员沙龙等形式开展培训,着力增强传承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提升非遗传承实践能力。(来源:中国文化报)
相关链接:2019年度第三期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开班
五、第十一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杭州工艺周)举办
9月20日至2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大运河文旅季暨第十一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杭州工艺周)在杭州市拱墅区运河文化艺术中心举办。本届博览会(工艺周)以“创·美好生活”为主题,以“创物、创业、创新”为主旨,开展了系列展览、“大匠至心”非遗传承发展杭州沙龙、闭幕式暨颁奖典礼等活动。本届博览会(杭州工艺周)共有来自日本12个传统工艺项目的26位工艺家,我国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澳门地区共300个项目、426位非遗传承人,以及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相关从业者参加。博览会(杭州工艺周)期间还举行了非遗薪传奖颁奖典礼和高德“浙江非遗地图·守护者声音”上线仪式。(来源:“浙江非遗”微信公众号)
相关链接:大运河文旅季第十一届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杭州工艺周)开幕
六、青海省印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青海省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工作,日前,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印发了《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就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青海省非遗保护传承发展重点工作作出部署,主要包括7大任务:夯实非遗保护工作基础、规范非遗保护管理工作、壮大非遗传承人队伍、促进非遗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推进振兴传统工艺和“非遗+扶贫”协同发展、推动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以及加大非遗展示传播力度。(来源: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