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增十种文化习俗
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 创建时间:2019-12-16 09:30:00

在周三上午的会议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同意1项遗产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项遗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相关审议工作拟在当天下午和次日继续进行。

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

尤拉斯基卡拉霍德春祭(白俄罗斯)

帕霍斯特(Pahost)村民的每年的圣乔治节举行尤拉斯基卡拉霍德春祭,并举行各种仪式活动。根据传统,这一系列的仪式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发生在场院中,人们将度过冬天的牲畜引出牲口棚;第二部分涉及诸多仪式,包括烘烤和分发称为卡拉霍德(Karahod)的仪式面包,以及埋葬“黑面包”的献祭。尽管当地社区协同努力,该遗产的传承仍受到众多因素的威胁,包括从业人员老龄化、失业、该地区的总体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全球化。

今年的委员会会议共批准5项遗产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名录收录活力受到威胁的活态遗产,以动员国际合作和援助,协助当地社区加强相关文化习俗的传承。

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

亚美尼亚字母艺术及其文化表现形式(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字母艺术及其文化表现形式代表着具有数百年历史的亚美尼亚书写艺术,装饰字母的丰富文化内涵及其广泛应用。丰富的装饰文字是该遗产的突出特征,这些文字以鸟类、动物和神话生物等不同形状呈现。除了记录和传播信息这一主要功能外,亚美尼亚字母艺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几乎所有层面,尤其是民间艺术。各级教育机构、青年中心和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在其传承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移牧:地中海和阿尔卑斯山季节性牲口迁移(奥地利、希腊、意大利)

移牧是地中海和阿尔卑斯山区一种基于季节变迁而改变牲畜放牧地点的放牧形态。每年春秋两季,从黎明到黄昏,都有成群的牧民驱赶着数千头牧畜沿着固定的路线迁徙。这一习俗包括平原或高原地区的横向移牧,以及山区常见的垂直移牧。此种传统影响着人、动物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包含共同的习俗和社会常规,是最可持续,最有效的放牧方法之一。

枣椰树相关知识、技能、传统和习俗(巴林、埃及、伊拉克、约旦、科威特、毛里塔尼亚、摩洛哥、阿曼、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苏丹、突尼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

数个世纪以来,枣椰树在这些遗产申报国催生了许多相关的手工艺、职业和传统。传承人和从业人员包括椰枣农场主、看护枣椰树的农民、生产相关传统产品的手工艺者、椰枣商人、艺术家以及相关民间传说和诗歌的表演者。椰枣在帮助人们面对严酷的沙漠环境中的生活挑战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数百年来该遗产的文化相关性和扩散表明当地社区十分重视对其加以保护。

布鲁塞尔欧梅岗巡游:一年一度的传统游行和大众节日(比利时)

布鲁塞尔的欧梅岗(Ommegang)巡游是历史悠久且颇受欢迎的节日,巡游活动在每年7月的2个晚上于布鲁塞尔老城中心区举行。庆祝活动从射驽比赛和萨布隆教堂的仪式开始,之后参加者汇成一支游行队伍,穿过城市到达大广场,进入布鲁塞尔地方法院。现代的欧梅岗于1928-1930年重新设计,有关传统现已演变为当地的节日盛事。过去四五十年中有很多人参加了这一活动,如今志愿者团体还组建了活跃的协会。

拉巴斯市的大能耶稣圣三一节(玻利维亚)

大能节庆每年在拉巴斯市的圣三一节举行。游行从约4万人的集体歌舞开始,歌舞的主体是崇敬守护神。游行队伍与7千名乐手一起在欢乐的气氛中行进。次日,游行队伍成员会将守护神像扛在肩上。该节日激发并改变了拉巴斯市的社会生活。它植根于特殊的安第斯天主教活态传统。

用皮革袋酿制马奶酒的传统技艺及相关习俗(蒙古)

这一遗产包括马奶酒的酿造及相关器具的制作。马奶酒以母马乳汁发酵而成,典型容器为牛皮缝制的库克尔(khokhuur)。在酿制过程中,盛装在库克尔中的新鲜马奶需要翻搅逾5百次,发酵过程需要用到发酵剂。 马奶酒是一种营养饮料,是蒙古族饮食中的重要部分。传承者和从业者从父母那里继承到相关知识,使数千年的传统得以延续。

马拉尼昂州的本巴牛文化(巴西)

来自马拉尼昂州(Maranhão)的“本巴牛”(Bumba-meu-boi)文化是一种仪式习俗,涉及音乐、舞蹈、表演和嬉戏等表达形式。这一习俗极富象征意义。它再现了生命的循环,是对人类自身生存的一种隐喻。每年,活动组织者都会通过重新创作歌曲、喜剧、服饰和刺绣来重构庆祝方式。活动在6月底结束,庆祝以多种形式呈现,包括围绕一头牛的死亡故事展开的公共表演和仪式。这是一个重新激发社区活力的重构过程。

莫尔纳:佛得角的音乐习俗(佛得角)

莫尔纳(Morna)是佛得角的传统音乐和舞蹈实践,其中融入了歌唱、器乐演奏、诗歌吟唱和舞蹈。莫尔纳可以是歌唱,也可以仅有乐器表演,主要是弦乐器,例如吉他、小提琴和四弦琴。诗歌可以即兴创作,主题包括爱情、别离、念远、团聚、思乡。这一表演形式如今主要在佛得角的克里奥尔岛演出。传承人和从业人员包括乐手、歌手、诗人和作曲家,常见表演场合为婚礼,洗礼和家庭聚会等重要生活事件。

拜占庭圣歌(希腊、塞浦路斯)

拜占庭圣歌音乐体系是一种有着2千多年历史的活态艺术,是起源于拜占庭帝国的重要文化传统。圣歌专注于以音乐形式强化希腊东正教教堂的礼拜文书,它与精神生活和宗教崇拜密不可分。这种特殊的声乐音乐采用不同的节奏来强调特定单词的特定音节。拜占庭的圣歌通过教会的仪式传承,并得益于专业和非专业人士的贡献而蓬勃发展。

代表作名录旨在提高社区传统习俗和做法的能见度,不涉及水平或排他性标准。

编辑:chen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