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纸文化园里,体验式文创产品早在2007年就已出现。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参观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宣纸制作技艺的整套工序,看大国 工匠们纯熟的捞纸和晒纸技术,还可以亲身体验捞纸和拓印,带走自己参与制作的宣纸和画作。展销店内,不只卖一刀刀的宣纸,还有用宣纸制作的纸 扇、纸伞、对联纸、笔记本等文创产品。虽然这类文创产品的研发2017年才开始,但已经有约50种产品上市,并且工作人员依然在不断汇聚创意、攻克 技术难关,以制作更多有文化韵味的产品。
宣纸体验游火了十几年
位于泾县的中国宣纸文化园早 在2007年就开始了自己的文创产品 探索。2007年,宣纸文化园建了一条 古法宣纸制作技艺生产线,游客可以 在参观中逐步了解古法制作宣纸技 艺的工序,近距离感受一张宣纸是如 何经过捞纸、晒纸这些“水深火热”的 工序生产出来的,游客们甚至可以亲 自体验捞纸的过程。这条生产线并 不只是供游客参观,也是正式的生产 线,大国工匠捞纸工周东红和晒纸工 毛胜利都在这条生产线上工作,游客 有可能看到的是最精湛的宣纸制作 技艺。
今年5月28日上午,在宣纸文化 园体验捞纸的车间里,记者看到捞纸 的水池边挂着十二生肖图案的纸帘。 来自无为的游客小古选择了一张有老 鼠图案的纸帘,捞纸师傅将纸帘安装 在木架上后,带着小古在纸浆池中捞 纸。师傅掌帘、小古抬帘,一张宣纸很 快就捞起来了。“太快了,真想多捞几 张。”小古笑着说,他捞起来的宣纸立刻 被送去晒干。在小古参观完后面的晒 纸、剪纸等工艺后,他捞起来的宣纸也已制作完成,装在精美的盒子里,带回 家可留作纪念。在小古看来, 这30块钱 花得很值。
除了体验捞纸外,小古还体验了用 宣纸拓印生肖画,这是2015年开始推出 的体验项目。这里还可以拓印古色古香 的石碑石刻,但是因为程序较为复杂, 需 要花一个小时的时间,虽然也只需要20 块钱,小古决定还是以后再来试试。 据介绍,这条已经设立十几年的 古法宣纸制作技艺生产线至今仍颇受 欢迎,尤其受到研学旅行团的青睐,几百甚至上千名学生排队体验捞纸的场景 在这里并不罕见。为了让孩子们都能体 验一把,这里还专门制作了供更小的孩 子亲手操作的小型捞纸设备。据介绍, 2018年,宣纸文化园接待游客约20万人 次,其中学生游客超过了三分之一。
宣纸类文创产品受欢迎
从最早只有一条供参观的古法宣纸 制作技艺生产线,宣纸文化园经过十几 年的发展,文创产品更加丰富了。2016 年1月1日,宣纸博物馆正式开馆,现在园内还特别设立了三丈三宣纸生产车 间,这一尺寸的宣纸曾获吉尼斯“手 工捞制的最大宣纸”世界纪录证书。 文化园内还有一处宣纸产品和 销售中心,除了一刀刀的宣纸外,还 有不少以宣纸为原材料生产的文创 产品——宣纸做的书签、对联纸、笔 记本,以及宣纸扇、宣纸伞……
余亮的团队目前主要负责宣纸文 化园文创产品的研发。“公司以宣纸为 原材料的文创产品的研发是从2017年 下半年才开始的,经过大约一年的探索,这些文创产品从2018年下半年开 始对外销售。”余亮说,现在共有15个系列、约50款文创产品。
“销售的渠道其实还没有完全打 开。”余亮向记者透露,目前主要的销 售途径还是分为实体店和网店,实体 店包括文化园的店面,顾客主要是来 游玩的游客,另外有少部分经销商也 在销售。“因为销售时间不到一年,数 据还没有统计,目前仅文化园这个门 店的销售额就超过100万元了。”余亮说,现在有些经销商销售情况也挺好, 接下来他们计划让更多的经销商来销 售文创产品。
产品最为重要的是创意
记者注意到,这些宣纸制作的文创产 品价格并不低,一套虎皮书签25元、一本 明信片20元,包含两个记事本和一支笔在 内的笔记本套装要180元…… “虽然价格 不低,但这个笔记本套装卖得挺好的。” 余 亮告诉记者,宣纸笔记本、宣纸扇、对联纸 和书签等产品的消费者主要还是针对书 画创作者,顾客群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目前正在努力研发一些用宣纸制作的普 通老百姓都会感兴趣的产品。
余亮特别向记者介绍了目前已经投 产但还没有开售的一款文创产品——宣 纸书灯“,放在那就是一本书,但是一打开 就是一个灯。”余亮表示,这款灯分为可变 色和不可变色两种,灯的绝大部分材料是 宣纸,还可以针对客户需求创作书画。 “制作宣纸的文创产品,并不是把宣 纸拿来就能做了,还要克服一些技术上的难题。”余亮说,“薄如蝉翼轻如雪”的 宣纸如何在做成书灯内页后保持坚挺? 在空气湿度不同的环境里,宣纸文创产 品怎样才能不出现卷折?在江南烟雨中 打着宣纸伞确有一番独特意蕴,但怎样 才能让宣纸有防水功能?这些都是制作 过程中要解决的难题。
在余亮看来,优质的宣纸是生产文 创产品最大的优势。将这样的优势与 “金点子”结合起来,才能生产出有文化底蕴又受欢迎的文创产品。这样说来, 产品的创意则尤为重要。 余亮的团队也会到各地学习,在学 习和生活中寻找灵感。今年暑假,将有 两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加 入团队开展暑期实践,对此余亮很是期 待,希望这些高水平的人才能为宣纸的 文创产品开发拓展视野,带来更多的“金 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