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高校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创新新时代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与方法,促进非遗当代价值的传播、实现和增值,国内首个非遗传播研究中心(ICHC)于近日在中国传媒大学正式成立。
非遗传播研究中心依托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和“艺术”两大学科特色,结合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在文化传播、艺术管理、文化规划、创意设计、遗产保护、艺术策展、文化法治等方向的研究基础和师资力量,通过研究与实践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传播交流、教育普及和创新发展;通过搭建“全国非遗传播公益联盟”,实现非遗传承人群、保护单位与媒体资源、社会力量有效对接,促进非遗保护意识在当代中国的全面普及、非遗保护成果为全社会共创共享。
职能定位
一、开展学术研究,促进行业建设
研究中心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传播、展览展示、教育普及、文创开发等交叉应用理论及案例研究,形成多学科多专业融合协作的学术团队和研发力量,在非遗传承普及的内容、载体、方式、手段上推动符合时代特征的创新与发展,带动非遗保护及相关行业实践,助力非遗在互联网内容建设、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应有价值。
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性学术论坛,形成非遗传播相关领域权威学者、行业专家定期研讨机制,促进我国在非遗保护与传播领域的学术发展与经验交流,共同推进社会对非遗保护意义的认知,并以国际学术研讨、案例展示等方式增进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交流与互鉴。
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非遗传播典型案例的征集、汇编与出版,记录各地各类非遗传播工作鲜活实践,为非遗主管部门、保护单位及传承人,各类媒体机构、文旅企业等提供工作参考。
二、建立传播联盟,加强各方协作
研究中心将推动建立“全国非遗传播公益联盟”,为有志于传播“非遗”文化的各类新闻、影视、新媒体、会展、动漫、网游等企事业机构提供信息桥梁、专业引导等服务,将媒体资源、社会力量与各地非遗主管部门及非遗传承人相连接,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弘扬非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径。
“公益联盟”还将规范开展相关教学、培训、研讨等活动,提高非遗从业者传播意识与媒介素养、媒体工作者非遗保护相关认知及伦理原则。
三、开展社会服务,推动科研转化
研究中心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在传媒和艺术领域的专业视野和行业基础,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现有文化产业、艺术管理、法律和社会学四个系部的师资力量,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开展规划制订、政策咨询、展馆设计、展览与活动策划、队伍培训等相关课题研究与项目实施,助力非遗的保护传承融入重大国家战略,推动“非遗”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
研究中心将继续联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交互媒体艺术设计研究所等展览展示空间高水平设计团队,着力在非遗展示场馆、传承体验场所的策展设计方面,开展社会服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