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非遗助力文旅融合 百姓共享健康生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程晓刚 创建时间:2020-06-13 14:54:00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非遗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助力非遗老字号企业复工复产,促进文旅融合,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以“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出非遗伴您“逛京城、游京郊”暨京城非遗老字号购物节活动,旨在用非遗讲好北京故事,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同时打造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非遗传承保护和文旅融合的“北京样本”。

京城老字号借力“非遗惠民消费季”

每个非遗项目都有悠长的历史,每个老字号都有着荡气回肠的故事,非遗瑰宝在满足消费需求、丰富人民生活、倡导诚信经营、延伸服务内涵、传承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6月,北京市将依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及端午节等时间节点,以普及非遗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为重点,进一步助力非遗老字号店铺及传承人经营发展。

活动线上宣传图片

6月5日至13日,以“京城非遗扮靓美好生活”为主题的京城非遗老字号购物节活动接连展开。活动主会场举办的“非遗惠民消费季”邀请老字号负责人、传承人等与网友进行网络直播互动,并在京东、快手、阿里巴巴、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非遗购物节,传播非遗老字号文化,讲述老字号背后的故事,带动产品售卖。通过导入知名电商平台流量,把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和振兴传统工艺、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的内生动力结合起来,加快探索非遗促消费、展形象、树品牌、传技艺、推新人、献爱心、担使命的市场化保护新途径。

东城区前门非遗文博手绘打卡地图

6月12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北京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伴您“逛京城、游京郊”暨京城非遗老字号购物节活动启动仪式在同仁堂零号店举行,参与本次活动的22家非遗老字号、相关区代表在现场集中进行新品发布和特色展示。

同时,在京东平台上线“京城非遗老字号新品发售专区”,参与活动的非遗老字号结合时令节气及健康主题,集中发布新品,推出“名人同款”“时尚清单”“居家必备”“良心推荐”四大展销亮点。如内联升推出故宫步步锦手工千层底女布鞋,红星推出更适宜年轻消费者饮用的苏扁40度酒,月盛斋推出秘制鲜美、多种珍贵香料药材融于一锅的熏牛小腿,助力健康生活。

非遗传承人专属银行卡

过去有老北京叫卖,如今有网红带货。6月13日,京城非遗老字号积极利用直播共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吴裕泰、张一元、红星三家非遗老字号参与“爸爸的酒”“爷爷的茶”快手专场直播,知名主播同步线下探店、线上直播带货,流量支持将大大带动非遗消费,推出越来越多时尚消费新品。端午节前后,还将有多家非遗项目结合节气主题开展线上宣传,如药香制作技艺项目将进行网络直播,细数端午节避瘟、品药香文化。

疫情为非遗传承带来了新思考,在当前形势下,北京16个区积极探索非遗传承新模式,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举办近40场线上直播宣传活动,面向社会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邀请传承人做客直播间,讲述非遗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开展非遗项目线上展示、网上推广、旅游线路和非遗知识线上参观和学习活动。

与此同时,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还联合中国银行北京分行,打通消费渠道,促进活动向线下延伸,推出办理“北京非遗联名借记卡”享优惠活动。办理非遗联名借记卡的消费者在老字号实体商铺购买参与本次活动的产品,可享受专属折扣优惠。

非遗体验线路助力文旅融合

非遗与旅游的融合,为推动非遗传承发展插上了高飞的翅膀,为非遗走向市场、走近大众提供更多可能,也为热爱旅游的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至端午节期间,北京各区共推出百余项非遗体验活动,涉及500余项非遗资源,结合“线上+线下”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场非遗盛宴。

大观园景区里教习展示昆曲

东城区“非遗浸染岁月,健康结伴生活”主题活动6月11日至14日以线下展示和线上直播形式,首次推介北京冬奥主题非遗展销馆“非遗遇上冰雪”作品,进行北京首个“非遗传播孵化园”合作协议签约,还推出前门非遗文博手绘打卡地图,举办东来顺、都一处、龙须面等传统饮食类项目和毽子制作等传统体育类项目的非遗大师课等。

6月13日至15日,西城区将邀请电视节目主持人、非遗项目传承人,利用直播等形式开展“非遗MARK西城”4小时漫游西城活动,沿街区里的非遗传统项目标识,带游客和市民深度探寻4条线路、11家老字号,领略西城非遗的精髓。六必居、荣宝斋、内联升、烤肉季等老字号将文化底蕴和现代传播方式有机融合,大栅栏、琉璃厂、什刹海等传统街区在此次活动中一展老北京韵味。

怀柔区市级非遗项目帽山村满族二魁摔跤

海淀区非遗项目御膳制作技艺线上体验活动在6月13日将带网友线上参观海淀区皇家菜博物馆,随非遗传承人了解皇家菜历史和有趣的皇家菜小故事,传承人在线直播制作老百姓喜爱的皇家菜,一起品尝海淀非遗饮食的历史文化味道。

今年北京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中,“非遗+旅游”线路的推出凸显了“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主题。丰台区推荐的两条非遗体验路线分别为莲花池—辽金城垣博物馆—万丰小吃城、卢沟桥—卢沟晓月—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园博园。卢沟晓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该线路有效融合了卢沟桥、宛平城、永定河沿岸水系的自然景观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卢沟桥传说”、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卢沟中秋节”,让游客在参观文物景观、自然美景的同时,体验与家人和朋友一起数狮子、听传说的乐趣。

延庆永宁古城传统花会表演

怀柔区“满乡风情”——传统民俗文化之旅别具特色,自驾游客在游览北京喇叭沟门原始森林后,入住满族传统民俗村落榆树甸村,参观满族八旗文化广场及喇叭沟门满族民俗博物馆,游览满族特色村落,观看喇叭沟门满族乡文艺表演,不仅可以在“满乡小馆”品尝饽饽、驴打滚、年糕、摊米黄等满族非遗传统小吃,还可以观赏满族民俗实景舞台剧《二魁摔跤》。

延庆区非遗体验路线途经岔道古城、永宁古城、柳沟古城、石峡古堡、延庆博物馆一线。值得一提的是,永宁古城内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是河北、内蒙古、天津等地区的商贸集散地。城内酒肆、客栈、酒楼林立。置身其中,宛如穿越到了明清时期。永宁地区拥有旱船、竹马、高跷、秧歌、龙灯等丰富的民间传统花会艺术形式。每逢重要的传统节日,各类花会轮番上演,为游客奉上文化大餐。

房山区推出了“北京敦煌”——云居寺之旅、“紫禁城的基石”——大石窝之旅、“皇家寺院”——潭柘寺之旅、“京都第一奇山”——圣莲山之旅、“北京之源”——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之旅等多条“非遗+旅游”线路。门头沟区设计了3条非遗元素较多、易体验的古村落、古道、古寺之旅。

今年北京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除了深度游览非遗体验线路,还能在北京城区发现不一样的精彩。由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北京工艺美术学会、北京设计学会主办的“金台夕照凝匠心 CBD里说非遗”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邀请了24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参与,涉及20种技艺,共展出81件作品。作品中既有享誉中外的“燕京八绝”,也有遍布四九城的民间绝活。此外开设5场非遗大课堂,引领CBD企业员工深入了解非遗历史和制作工艺。

构建非遗传承保护的“北京样本”

非遗传承、保护和利用,要坚守人民立场,着力让大众参与其中,让保护成果为百姓共享。这需要加强统筹协调,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的非遗保护体制机制。

“燕京八绝”之漆雕(左)、玉雕(右上)、花丝镶嵌(右下)

为此,《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于2019年正式实施,非遗立法工作圆满完成;构建非遗保护传承“北京样本”已写入《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2035)》;《北京市传统工艺振兴实施意见》印发,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传统工艺振兴、培育传承人群梯队、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培育具有北京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传统工艺品牌,推动实现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

2019年底出台的《关于推进北京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率先在省级层面出台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总揽性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推动了北京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满足市民和旅游者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助力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与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建设。

同仁堂中草药创新产品

近期,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将与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财政局联合出台《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该文件对北京市“十四五”期间非遗保护工作做出了专项规划部署,从传承人群梯队培养、品牌活动打造、分类保护机制构建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助推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进一步提升北京市非遗保护传承水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药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时亮手工古法炮制的药香,可在端午节驱疫祛病

北京市还将按照“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依托非遗体验基地、特色街区、传统村落等场所空间,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培育、认定一批老字号成为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推进老字号和旅游企业在景点建设、线路开发、宣传推广方面的合作,鼓励非遗老字号参与“北京礼物”旅游商品大赛。逐步拓展“非遗+金融”功能,深化央地共建,打造“北京最美丽的银联卡”,创新非遗文化惠民和文化消费新模式。开展北京市非遗传统文化符号提炼与应用课题研究,将非遗经典形象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提炼并展示出来。

一系列有力措施激发出北京非遗传承发展的新活力,也使北京“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将非遗保护传承“北京样本”向全国推广。

(图片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编辑:邓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