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江苏昆山市庆祝昆曲入遗20周年大会召开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苏雁 创建时间:2021-05-18 18:15:00

from clipboard

5月17日下午,昆山市庆祝昆曲入遗20周年大会在江苏昆山当代昆剧院梁辰鱼剧场举行。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入遗”20年来,在政府、民间、专业团体的多方联合推动下,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逐步突破传承困境,在新时代的“良辰美景”中“姹紫嫣红开遍”。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一级巡视员吕育忠表示,作为昆曲的发源地,昆山积极作为、主动担当,20年来持续加大对昆曲等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成立全国第八大昆剧院团,多次承办国家级戏曲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创新昆曲品牌活动,昆山不断丰富昆曲展示平台,使昆曲成为一张城市文化“金名片”,为传统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官天涛指出,本次活动的举办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区域间优秀传统文化的联动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江苏广大文化工作者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原则,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令昆曲等优秀传统文化迎来新的春天、实现新的发展。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继续加强以昆曲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弘扬,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为繁荣戏曲文化、传承中华文脉作出江苏贡献。

被誉为“百戏之师”的昆曲,也曾一度面临断代消亡的危险。昆曲“入遗”以来,昆曲故乡昆山主动扛起传统文化保护的责任担当,出台《昆山昆曲发展规划》等系列政策措施,建立昆曲发展基金会等多重资源保障,推动昆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昆曲文化润物无声地融入城乡经济、江南文脉,探索出昆曲艺术普及与公共文化惠民互融互促的“昆曲之路”。

从听者寥寥到座无虚席,近年来,昆山昆曲文化市场呈现一派繁荣景象。2012年,昆山市投资10多亿元建成昆山文化艺术中心,内设昆曲剧场。2015年,昆山当代昆剧院在昆山文化艺术中心挂牌成立,填补了昆曲故乡没有专业昆剧表演团体的空白。昆山当代昆剧院立足当代,以“昆曲回家”“昆曲四进”“良辰雅集”“我们有戏”等品牌活动推进高雅艺术惠民服务。改编经典剧目,陆续创排演出。

from clipboard

《浣纱记》《描朱记》《峥嵘》等新一批昆剧剧目

自2018年开始,连续3年举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实现了全国348个戏曲剧种以及木偶剧、皮影戏两种戏剧形态的“大团圆”,使昆山这片丰沃的昆曲土壤“姹紫嫣红开遍”。201场演出,约1.2万名演职人员参演,现场观众达11万人次,网络直播观看量超1.5亿人次,微博累计阅读量超7.2亿次。百戏盛典掀起了一股观看戏曲演出、探讨戏曲传承、关注戏曲发展的热潮,已成为全国戏曲传承保护发展的重要活动平台和鲜明文化标识。

为培养昆曲艺术下一代的观众和传承人,昆山每年举办“昆曲艺术进校园”活动,编制校本教材,促进艺术美育与学校德育相融合,推动戏剧文化的年轻化普及。目前,昆山全市先后有20所中小学成立了“小昆班”,学生们利用双休日和社团活动时间接受昆曲艺术专业化学习,排演昆剧名段,一曲曲“皂罗袍”“步步娇”在昆山校园中广为传唱。目前共排演100余折昆剧名段,115名小昆班学员获小梅花金奖,百余名学子进入专业戏曲院校深造。

会上公布了“昆曲入遗20周年昆山昆曲大事记”,涵盖品牌活动、载体平台、规划研究、对外交流、精品创作、人才培养、文旅融合等方面的昆曲保护成果。“昆曲文献资料中心”“中国戏曲学院昆山创作实践基地”“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昆山联合培养基地”相继揭牌。改编昆剧《浣纱记》正式发布,以纪念昆曲鼻祖梁辰鱼诞生500周年。随后,享誉业界的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昆山昆曲优秀青年演员、昆山委托上海戏校培养的委培班学员同台亮相,为现场观众带来“昆韵流长”昆曲名家名段传承清赏会。

“昆山将以昆曲入遗20周年为契机,持续推动以昆曲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夯实昆曲发展基础条件、营造昆曲精品创作氛围、健全昆曲发展体制机制,生动讲好‘江南文化’昆山故事,不断擦亮‘昆山昆曲’金字招牌,让‘昆曲之城’成为昆山城市新形象。”昆山市委副书记徐华东说。

编辑:孙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