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赓续中华文脉 守护文化基因——中国非遗研培计划兰州交通大学第五期丝绸之路染缬研修班结业
8月19日上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兰州交通大学第五期丝绸之路染缬研修班,在兰州交通大学丝绸之路染缬艺术博物馆举办结业典礼暨成果汇报展。兰州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党建武,甘肃省文旅厅非遗处负责人参加典礼,染缬艺术研究所负责同志作结业汇报。
兰州交通大学自2017年入选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承担院校以来,已连续举办研修班五期,累计有102名学员受训。本期研修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汇集全国美术行业、文化行业、染织绣行业,重点是印染行业的专家、学者和传承人20余人,为来自全国各地的20名学员,开展了为期30天的集中授课。此次研修成果汇报展共展出作品100余幅。
结业典礼上,研修班具体承办机构兰州交通大学染缬艺术研究所所长、丝绸之路染缬艺术博物馆馆长管兰生教授对此次研修班举办情况进行了总结。本期研修班相比较以往四期,凸显了办班经验丰备、教学体系完善、学员来源多元、研究之风浓厚、成果更显特色的特点。30天的研修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作风实,达到了中国非遗研培计划“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的目标,实现了“传统工艺走入现代生活、现代设计走入传统工艺”的任务,收益颇丰。
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研究生张璐说:“研修班的课程设置非常丰富合理,前期安排了系统艺术理论,带领我们认识了解染缬技艺的历史与发展,涉及了很多其他工艺技法的实践,帮助我们在后期创作中发散思维,突破创新,真正做到了知来路、明去处。感谢国家提供给我们的宝贵学习机会,祝愿研修班能越办越好,让优秀的染缬文化薪火相传,孕育出更多的文化魅力与生机。”
来自山东传统织染的企业家学员宫肖森谈此次学习的体会时说道:“研修学习让我们受益匪浅,提高了修养、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对染缬技艺的认知有了新的提升,对传统技艺如何创新也有了新的理解,对于我们做生产和产品开发工作很有助益。通过学习,我进一步理解了非遗研培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真正含义,学习到非遗在当代生活中如何保持存续力和生命力,让非遗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在今后的非遗传承道路上,我会和各位老师同学一起,将所学到的知识最大化地发挥和应用。”
来自兰州城市学院的旁听学员邹莹老师在发言中说:“通过研培,一方面坚定了我对丝路染缬传统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丰富了丝路染缬传承方法。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要把此次研培所学内容融入到本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使学生了解非遗、喜爱非遗,把丝路染缬融入到校企合作和各类大学生活动中。”
本期研修班毕业汇报的作品,无论是实用性、丰富性,还是时尚感、设计创意等方面,都令人耳目一新。这些作品整体水平高,既反映了每个学员的传承领域,又体现了不同的地域特征,带来了一场传统文化艺术的视觉盛宴,展现了传统工艺在当代生活中的活力与魅力。此次展出的100余幅结业作品出现了许多传统非遗与现代设计“跨界”结合,符合城市现代生活审美趣味的作品,客观反映了此次研修成果,很好地诠释了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的拓展和应用。
兰州交通大学研究院负责人、染缬艺术研究所全体成员、本次研修班全体学员共计30余人参加了当天的结业典礼。典礼后,与会领导参观了研培成果汇报展,并与研修班的学员们进行了亲切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