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415 |
项目编号:Ⅲ-143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舞蹈 |
所属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 |
保护单位:中宁县文化馆 |
黄羊钱鞭是集武术与舞蹈于一体,既健体又益智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黄羊钱鞭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的主要传承地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余丁乡黄羊村。在古代,这里既是水草丰美的游牧民族的苑囿,又是兵戈铁马的军事战略要地,还是源远流长的丝路文化的中转站。
黄羊钱鞭节奏明快,动作粗犷豪放。它的道具“鞭”以硬杂木为主体,是长近1米、直径约3厘米的直棍,两头分别凿两个3厘米长不同方向的竖空心孔,象征一年四季。古钱币悬空在孔眼中,寓意为一年24个节气,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鞭的两头分别扎上60厘米长、用麻染制成红绿色的对折穗子,表示在这一年中处理像麻一样千丝万缕的琐事。红色象征朝阳,红红火火;绿色象征大地上的植物,充满勃勃生机。舞黄羊钱鞭时会发出“蹡蹡”的喜悦之声。舞步以“十字步”为主,舞姿流畅大方。该舞蹈的参加人数不限,多为偶数,一般男女各半。
黄羊钱鞭的服饰多彰显英雄气概。男子身着古装束腰带、穿软鞋,女子身穿彩衣、脚蹬彩鞋。表演时动作多用鞭端磕打四肢,循环往复,威武雄壮,有25种花样、24个舞打套路。青年男女对舞时动作强劲、飘逸,力求体现英雄精神。
黄羊钱鞭舞蹈追求神、人、动物和谐统一,体现出天地人和的思想,表达了老百姓祈福祛灾、盼风调雨顺、望五谷丰登的愿望。大锣大鼓在高潮时打击出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效果。舞艺夹杂其中,刚柔相济,出神入化,对表演者的体能、耐力、技巧、艺术功底和配合默契度都有较高要求,以达到惟妙惟肖、活泼风趣的艺术效果,令观众叹为观止。该遗产项目主要以师徒传承和群体传承方式延续至今。
黄羊钱鞭体现了黄羊人民憨厚质朴、吃苦耐劳、坚韧勇敢、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是体现中原农耕文化与西北游牧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保护传承好这一文化遗产,对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