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宁夏:激活非遗新元素 黄羊钱鞭舞出时代风
来源:文旅中国 作者:连晓芳 创建时间:2023-11-08 14:42:00

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项目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宁夏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暨黄羊钱鞭培训班在宁夏中宁县举办。此次培训班通过课堂讲授、实地观摩、排练编创的形式,走出了一条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新路子,不仅普及了黄羊钱鞭的文化背景、专业技能,还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文化创意等实际操作层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黄羊钱鞭是流传于宁夏中宁县余丁乡黄羊村的一种集舞蹈、健身、体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民间艺术表演形式,由明代游牧民族的一种牧羊舞发展而来。最早的形式是把铜钱拴在羊鞭的两端,舞鞭时能产生清脆的响声,后来这种形式作为庆祝丰收、祈求平安的“仪式”被流传下来。2021年6月,黄羊钱鞭被正式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参加此次黄羊钱鞭培训班的学员既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也有地市文化馆文艺专干,在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中,46名学员全面学习掌握了黄羊钱鞭的历史由来、文化内涵、舞蹈形态、动作韵律及传承发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保护、传承这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此次培训邀请了原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院长、国家一级编导万素教授亲临现场指导,并对黄羊钱鞭传承人刘秉国、刘加祥传承的黄羊钱鞭舞蹈元素进行提炼、加工。通过现场采风、专题教学和实践课程,万教授以她对舞蹈编创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从语言、形态等方面对黄羊钱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作出独具新颖的阐释,并赋予了时代新意,进一步激发了学员们的创作灵感。

宁夏艺术职业学院培训部主任杨乐介绍,教学打破以往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采取分组合作、思维碰撞等方式,充分发挥学员各自特长,用活用好黄羊钱鞭主题元素。在万素教授的指导和学员们的共同努力下,打造了舞剧《再现黄羊钱鞭》(第一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同时也为黄羊古落(黄羊村)打造了一台难得的舞台剧,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承到成果转化,也为国内非遗传承提供了宁夏方案。

近年来,宁夏艺术职业学院坚持“立足宁夏、面向西部、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办学方向,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发展为主题,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目标。特别是在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领域积极探索。

“本次培训班我们特别邀请了国内一线舞蹈编导授课,与传承人、学员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碰撞出了艺术的‘火花’,同时对于宁夏文旅事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宁夏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田兴国说, 黄河为宁夏带来了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题中之义。新时代的宁夏文创人员,正以饱满的热情和丰富的创造力,给予一系列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的非遗产品,注入新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

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刘秉国表示,我们传承人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匠心,让黄羊钱鞭在更大的空间得到传承与弘扬。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从创作、传承、服务社会三个方面着手,用心用情用力讲好宁夏故事。(图片:由宁夏艺术职业学院提供)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