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传统帐篷编制技艺(青海藏族黑牛毛帐篷制作技艺)
项目序号:1531
项目编号:Ⅷ-285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青海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
保护单位:天峻县文化馆(天峻县图书馆、天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

青海藏族黑牛毛帐篷制作技艺是主要流布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传统营造技艺,海西州天峻县的新源镇、木里镇、江河镇、苏里乡、龙门乡、舟群乡等乡镇为该项目的核心传承区域。天峻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端的祁连山中段南部地区,属高原寒带气候,牧业发达。黑牛毛帐篷经久耐用、冬暖夏凉,搬运便利,适合当地的气候温差,满足了游牧生活的需求。

青海藏族黑牛毛帐篷取材于当地牛毛,主要来自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牦牛毛既柔韧又富有弹性,保暖性极强,很适宜制作帐篷。牦牛大都是黑色,所以制成的帐篷被称为黑牛毛帐篷。帐篷制作过程主要包括选毛、撕毛、捻线、编织单子、缝制帐篷和搭建帐篷等。先用牛毛编织成长条褐单子,然后依次将褐单子缝制成整体的帐篷。一般帐篷顶部用褐单子12条,帐篷前后用16条,其中两条作为垂边。帐篷顶部屋脊处有檩式横杆(梁)1条,横杆上纵向搭着5根帐篷连绳。横杆两端用两根长杆撑起,作为帐柱,帐柱与横杆梁交接处用牛的脊柱骨关节支撑。当所有杆子撑起帐篷时,再用绳子从四面扯紧固定,帐篷就算搭建完成。帐篷总跨度约6—7米,屋脊部留有天窗,作为出烟通风之用,前面设有帐门,门的两边装饰有黑白相间的门幕,藏语称作“郭尤”。黑牛毛帐篷便于拆卸、组装和驮运,是适应游牧生活的活动性住房。

黑牛毛帐篷制作技艺历史悠久,世世代代伴随着牧民的生活。据敦煌石窟藏卷古藏文文献记载,早在公元3世纪中叶,藏族民众便利用牦牛毛捻成线编制毛单子,做成遮风挡雨的简易房舍,这就是帐篷的雏形,经过不断发展和演变,成为今天的帐篷。目前,青海藏族黑牛毛帐篷制作技艺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州级2人,县级2人,当地政府通过支持传承人组织培训班、参加当地“智格鲁如”文化艺术节活动等方式,不断推进相关技艺的传承与传播。

黑牛毛帐篷制作技艺是藏族建筑艺术和民风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地旅游的发展,对帐篷的需求不断增加,黑牛毛帐篷制作技艺也成为了牧民经济收入的来源之一,对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姓名
卫东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藏族
类别
传统技艺
项目编号
Ⅷ-285
项目名称
传统帐篷编制技艺(青海藏族黑牛毛帐篷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Ⅷ-285
项目名称
传统帐篷编制技艺(巴青牛毛帐篷编制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