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渔歌(嵊泗渔歌)
项目序号:1251
项目编号:Ⅱ-157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传统音乐
所属地区:浙江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
保护单位:嵊泗县文化馆

嵊泗渔歌,是以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为核心区,流传于舟山群岛一带的各种渔业歌谣的总称,是渔民在渔业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积累并世代相传的民间音乐。嵊泗县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处于长江口和杭州湾汇合处,海域面积辽阔,是中国最大渔场舟山渔场中心所在地。

嵊泗渔歌篇幅短小精悍,音乐风格粗犷高亢,运用朴实的口语化歌词,通过艺术手法,表现渔业劳动场景、渔区物候天象、渔家生活百态和渔民的精神、性格,具有鲜明的海洋特性。生产类渔歌有《捕鱼歌谣》《织网谣》《橹谣》《篷谣》《气象歌诀》等;生活类渔歌有《五更调》《唱花牌》《怕老婆调》《十二月鱼谣》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一领众和、联唱、合唱等。嵊泗渔歌的歌唱状态自由随性,少受曲谱曲词约束,常有曲调“串调”、歌词“混搭”和节拍混杂等现象,歌唱者的自由发挥和创造空间较大。嵊泗渔歌立足方言语言根基,歌词口语化,内容朴实,通俗易懂。以词为主,乐从词,根据方言歌词为主导进行配乐,从而达到词曲和谐的效果。

嵊泗渔歌的起源与渔场形成和渔业捕捞规模化基本同步。晚清诗人陈文份在描绘舟山地区的《蓬莱十景》中有“唱晚渔歌惊倦鸟,烹鱼沽酒趁斜晖”的诗句,可见当时舟山地区的渔歌已形成。后嵊泗渔民吸纳了不少歌谣、小调等,去粗取精,逐渐“嵊泗化”。作为口头音乐,嵊泗渔歌的唱词、唱腔均靠渔民们口传心授、集体传承。近十几年来,嵊泗县积极开展渔歌保护工作,收集整理了60余首传统渔歌,并创作了《东西南北风》《我的阿姐囝》《带鱼煮冬菜》《哥是舢板妹是缆》等新渔歌。嵊泗县文化馆、嵊泗县菜园镇岛城艺术合唱团、嵊泗县音乐协会等单位还通过记录建档、表演展示、媒体宣传、发行专辑等方式,加大保护传承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

嵊泗渔歌用方言演唱,地域性鲜明,对研究甬舟一带语言和乡土文学,具有参考价值。它根植民间,融合民俗,贯穿渔业发展历程,反映了当地的生产生活、物候天象、自然风物、风俗习惯、人情世故,不仅有警示劝诫之作用,而且传达了渔家人的民规民约、民俗民情,对于弘扬正确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友好,具有积极作用。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姓名
舒信虎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音乐
项目编号
Ⅱ-157
项目名称
渔歌(嵊泗渔歌)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Ⅱ-157
项目名称
渔歌(汕尾渔歌)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汕尾市
编号
Ⅱ-157
项目名称
渔歌(洞庭渔歌)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岳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