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313 |
项目编号:Ⅶ-14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美术 |
所属地区:西藏自治区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昌都市 |
保护单位:昌都市卡若区康勉萨画派唐卡画院 |
康勉萨唐卡是藏族唐卡的重要流派之一,由珠巴·普布泽仁创制于公元18世纪,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它发源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现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日喀则市,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德格县、新龙县,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县。
康勉萨唐卡结合了勉唐画派的比例系统、钦泽画派的美化装饰、嘎玛嘎赤画派的立体塑造方法,融合了上述三大画派的优点,凭借特色鲜明的绘画技艺,在藏族唐卡诸多流派中独树一帜。它的静、怒佛像区别明确。静像祥和清秀,怒像夸张狰狞,尤以怒像的发眉胡毛作火焰为优。它的布局独具一格,画面构图除主佛、围佛之外,各种宝物、仙女、云彩、花草神兽等相辅相成、和谐秀美。此画派唐卡绘制精美、造型夸张、色彩对比强烈,多运用纯色平涂,金色勾线的手法。它使用彩色矿物颜料绘制,历经百年,仍色彩艳丽。康勉萨唐卡大部分以宗教为主题,题材丰富,包含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族风情、自然山水等,是藏传佛教传经讲义的一种独特形式。噶妥寺大拉康的壁画、噶妥寺的莲花八称、八大修行以及德格印经院里所雕刻的释迦牟尼十二宏化等均是其代表作品。
康勉萨唐卡以师带徒、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方式。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工作开展,传统家庭代传和画院收徒成为两种主要传承形式。政府十分重视其保护传承,采取了多种措施:开展整理归档工作,为传承提供保障;加强理论研究,鼓励传承人出版论著,使传承更加规范、简便;助力传承人开办企业、创办画院,培养后继人才的同时,帮助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积极参加展览、展示,加强宣传推广。当前,该项目存续状况良好。
康勉萨唐卡,是西藏民间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了广大群众精神层面的需求,是研究西藏宗教史、文化史、美术史的重要载体。它色彩艳丽、制作精美,体现了藏族人民的审美倾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增加了农牧民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促进作用。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Ⅶ-14 |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藏娘唐卡)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
编号 Ⅶ-14 |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班玛马尾钉线绣唐卡)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 |
编号 Ⅶ-14 |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化隆唐卡)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 |
编号 Ⅶ-14 |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天祝唐卡)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 |
编号 Ⅶ-14 |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拉萨堆绣唐卡)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编号 Ⅶ-14 |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齐吾岗派)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 |
编号 Ⅶ-14 |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郎卡杰唐卡)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
编号 Ⅶ-14 |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勉萨画派)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 |
编号 Ⅶ-14 |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甘南藏族唐卡)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夏河县 |
编号 Ⅶ-14 |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昌都嘎玛嘎赤画派)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昌都县 |
编号 Ⅶ-14 |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墨竹工卡直孔刺绣唐卡)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 |
编号 Ⅶ-14 |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钦泽画派)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 |
编号 Ⅶ-14 |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勉唐画派)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 |
编号 Ⅶ-14 |
项目名称 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