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197 |
项目编号:Ⅹ-122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民俗 |
所属地区:山东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
保护单位:济南市民俗学会 |
中元节习俗是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期间,以祭祀祖先为主题,以孝亲和家庭团聚为特征的节日习俗。莱芜中元节习俗在承袭了中华民族悠久的秋祭传统基础上,又形成其地域特色。该遗产项目主要分布于济南市莱芜区和钢城区。这两个区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东侧,是汶水、淄水发源地,地处齐文化与鲁文化的交融区域,在吸收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莱芜中元节习俗在莱芜地区已有400余年的历史,自明代传承至今,未曾间断,依旧鲜活地保存在莱芜人的生活中,传承群体是生活在莱芜境内的家族组织。当地人称这一习俗为“七月十五请家堂”,主要内容包括“请家堂”“送家堂”“家庭聚餐”等活动。整个祭祖仪式可用“请”“供”“拜”“送”“聚”5个字概括。
在当地人心目中,中元节是一个特殊的节日,主要特征为特定的祭祖内容、特有的时序意识和家族传承的地域身份认同。其一,特定的祭祖内容即莱芜中元节习俗的主体非常鲜明,以祭祖仪式为核心的民俗活动,突出孝亲与家庭团圆的主题,仪式类似于过年,主要特色是“请家堂”。其二,中元节是当地人们心目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有“过半年”的说法,即便在外工作的家庭成员,这一天也要回家过节。其三,这一习俗体现了家族传承的地域身份认同,围绕家族或家庭的内部传承,形成了稳定且有地域特色的传承群体。莱芜人将中元节视为身份认同的重要依据。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中元节习俗在仪式细节方面有简化的趋势。济南市民俗学会积极开展习俗活动的抢救保护工作,已初见成效。
莱芜地区的中元节习俗,在长达四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未曾间断,祭祖习俗保留至今,体现出民间传承的强大生命力,以及该节日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稳固的传承动力,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同时,该民俗通过祭祀祖先,强化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家庭责任感、“家园”意识和孝道观念,使“以孝为先”的传统民族精神得以凝聚与传承,为塑造和传承良好的家风奠定了基础。最后,传承群体通过代代相传的仪式活动、口头传说以及禁忌习俗等,传承着孝亲文化和道德规范,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Ⅹ-122 |
项目名称 中元节(资源河灯节)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 |
编号 Ⅹ-122 |
项目名称 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 |
类型 民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香港特别行政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