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眨眼已见岁末。我们将告别2021,迎来2022。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非遗赓续红色血脉,这一年,我们围绕建党百年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深刻体现了非遗人的使命担当,我们将躬耕不辍,砥砺前行,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今天,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2021年浙江非遗保护十件大事,与大家一起梳理盘点浙江非遗在这一年收获的新成绩和新亮点。
一、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实现“五连冠”
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浙江省上榜24项,居全国第一,这是继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以来,浙江省连续5次入选项目数量保持全国第一,实现了国遗项目申报“五连冠”。
二、制定发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
《规划》分析了“十三五”期间浙江非遗保护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浙江省非遗保护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提出了七大主要任务和四方面保障措施。
三、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
为加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经评审,226人被确定为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至此,浙江省共有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41名。
四、辛丑(2021)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成功举办
今年7月,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主办单位变更为浙江省人民政府。10月14日(重阳节),以“四海同心祭始祖,共同富裕启华章”为主题的辛丑(2021)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在缙云成功举行。
五、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省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影响广泛
围绕“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主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集中组织开展297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浙江省主场城市系列活动在嘉善举行,开幕式直播观看人数共计326.5万人。组织参加“非遗购物节”,举办“非遗购物节·浙江消费季”商品推介活动,实现销售额104111余万元。
六、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快推进,各创建地区进一步明确创建目标方向和路径,制订总体规划和管理办法,推动生态区创建地和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建设传统工艺工作站。先后在金华、杭州召开全省创建会商活动,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工作。
七、组织举办“百年百艺”庆祝建党100周年浙江非遗展示展演系列活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百年百艺”为主题,组织举办“红色非遗伴我行”全省非遗旅游商品评选、“红色光辉照我心”全省非遗摄影比赛、“唱支歌儿给党听”全省非遗民歌展演、“百年传承谱新篇”全国曲艺展演、“百年百艺经典传”全国非遗系列展览、“百花齐放心向党”全省传统戏剧展演、第四届“少年非遗说”浙江传说故事讲述大赛等系列展示展演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八、举办第13届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杭州工艺周)和第16届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非遗生活馆
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举办以“共享非遗 共同富裕”为主题的第13届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杭州工艺周),包括薪传奖传统工艺(陶瓷工艺)大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陶瓷工艺)邀请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展、第六届“大匠至心”非遗传承发展杭州沙龙等活动。
举办以“百年遇鉴”为主题的第16届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非遗生活馆,围绕“呈现百年匠心、记录百年传承、见证百年创新”三个板块,依托浙江省代表性非遗项目及衍生品为内容,整合国内外创意设计及高校优质资源,推出系列专题展和研讨活动,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提振文旅消费。
九、浙江省205件作品精彩亮相“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展示中国传统工艺振兴成果,6月12日至7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上海主办“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浙江省205件作品入选,数量居全国前列。
十、非遗数字化改革有力推进
积极推进非遗数字化改革,赋能非遗保护发展。夯实数字资源基础,设立全省非遗保护工作体系指标80余个;深化非遗网络传习所建设,上线传承人教学课件407部;打造非遗Go公众一站式体验数字化传承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