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单位:
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传承与 传播,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非遗进校园”工作,按照重庆市文化旅游委 2022 年工作部署,重庆市拟开 展 “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征集活动。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时间
2022 年 4 月 30 日截止
二、征集对象
(一)各区县(自治县)整体部署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的综合性实践案例。
(二)展览、展示、展演等活动类实践案例。
(三)以校本课程为代表的课件教材等理论研究类实践案例。
(四)以网络新媒体传播为代表的新媒介产品类实践案例。
(五)其他形式的“非遗进校园”实践案例。
三、申报主体
(一)全市各中小幼学校、大中专院校等学校主体。
(二)非遗保护中心、传承基地等社会组织,以及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传承的社会团体或个人。
(三)整体部署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的相关社会单位。
四、申报说明
(一)申报案例及传承人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守中 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国文化基因,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 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
(二)申报案例须为近五年组织实施的项目,截止时间 为 2021 年 12 月 31 日。
(三)申报者须是所申报案例的部署机构、主要实施主 体,或发挥主导作用的实施方。多主体参与实施的案例可联 合申报,也可由主导方发起申报,或由主导方授权合作单位/个人进行申报。以个人名义申报,署名超过 3 人的,按集体 方式申报。
(四)案例实施对象:包括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 教育、高等教育等各教育阶段的学生,也包括学校教职工群体。
(五)案例实施场景:包括各区县(自治县)整体部署推进的综合性实践案例;在校园区域内,组织开展的各类实 践案例;在校外的研学场所、传承场所、课外教学基地等区 域,组织开展的各类实践案例等。
(六)申报者应对其申报内容负责,如有虚假、侵权等 行为,一经查实,即撤销申报者参与活动资格。
五、相关要求
(一)申报案例涉及的非遗项目,须是国家和各级政府 认定的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二)申报案例须组织规范、严密,实施系统、完整, 有较为完善的实施计划和周期,具有阶段性效果,定期或固 定周期常态化开展。
(三)申报案例须是针对在校师生,组织开展的非遗项 目宣传及相关知识的普及、推广、体验等。
(四)案例成果丰硕、亮点突出、形式丰富多样、成效 显著、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具有创新性及可借鉴意义。
(五)申报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有一定 的文化价值,实施过程中运用创新方式方法手段,受到青少 年喜爱并引起较大反响,对该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和传播 有明显成效。
六、参与方式
(一)申报者按照《“非遗进校园”实践案例申报材料(体 例)》(见附件)组织编写申报材料,于 2022 年 4 月 30 日前将电子档发送至指定邮箱,并将纸质申报材料盖章后报送市 非遗保护中心。
(二)申报材料须内容完整充实、表达准确、重点突出, 能够反映实施“非遗进校园”工作的开展情况、关键内容等。
(三)申报材料建议提交能够全面展示案例相关情况的 传播产品网络链接,如:图文等形式的媒体报道网络链接, 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传播的网络链接等。
七、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周冠宇
联系电话:63880135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枇杷山正街 93#
电子邮箱:cqfygz@163.com
特此通知。
附件:“非遗进校园”实践案例申报材料(体例)
附件:
“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申报材料
(体例)
一、申报单位
二、案例名称
三、实施时间
四、“非遗进校园”项目介绍
五、案例介绍
(一)案例背景
(二)实施情况
(三)案例成果
(四)传承人参与情况
六、相关图文资料
七、相关传播情况网络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