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藏香:小康路上幸福飘“香”
来源:“中国手艺网”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3-03-22 18:30:00

摘要:2018年,阿坝州慈愿传统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马尔康藏香制作技艺,设立非遗工坊。工坊藏香配方申请国家专利9项,吸纳28名建档立卡脱贫户、3名残疾人加入生产线工作。2021年工坊年产值达到了887万元,脱贫人口平均固定年收入达到每人3万元以上。在工坊的带动下,截至2021年底,阿坝州藏香行业企业已发展到200多家,从业人员几百人,初步形成了线香、盘香、塔香、无烟香等系列多个品种,年产值近1500万元,藏香已经成为马尔康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产业。

马尔康藏香制作技艺是马尔康市州级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具有以下特色:一是原材料的天然健康。其制作配方是依据《四部医典》《熏香配方一百》等藏族传统医学经典著作,选用珍贵药材纯手工制香,使得燃香时间更长。二是严格制香程序,采集新鲜药材进行脱水处理,再将药材细细研磨成粉末,按照传统工艺制成藏香。现已在原有的工艺上研制出了环保的多种藏香创新产品。三是制作技艺的独特精细。清澈的山泉水是香气四溢、持久留香的藏香制作先决条件,水中的矿物元素促成了藏香的独特品质。藏香原料的粉碎要求应用传统的石窝碾砸法,禁止使用机器粉碎,保持香味的古朴清香。难度最高的发酵工序是制得上等好香的关键环节,熬制后选择最好的发酵引子,均匀调和,在瓷缸中适温入酵,适时取出放入牛角内挤压成型,再于室内遮光自然阴干后即可包装。

阿坝州慈愿传统文化有限责任公司非遗工坊产品展示

一、开展定期技能培训,带动就业增收

工坊不仅注重建设发展工坊规模,还聚焦家乡脱贫攻坚。一是解决就业,工坊立足解决建档立卡脱贫户等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提供就业岗位、购买脱贫户药材,有效增加了脱贫群众的经济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工坊以来料加工模式帮助困难群体居家灵活就业,如聘请部分困难群体在家开展藏香包装、粘贴藏香标签等工作,以计数方式结算劳务费。二是聚焦慈善事业,工坊积极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帮助有困难的群众,树立公司的社会形象。

阿坝州慈愿传统文化有限责任公司非遗工坊生产场景

二、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设计

近年来,工坊带头人、马尔康藏香制作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谢拉对藏香配方不断地改进和优化,自筹资金聘请川大华西医学研究室对配方产品进行了医学数据的实验,生产出了适合广大群众居家消费的健康藏香产品。工坊制定发布了慈愿藏香的商标、企业标准、检测报告、ISO9001认证,藏香配方已申请国家专利9项。同时,工坊也带动其他藏香生产企业开展相关产品生产,为脱贫户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工坊直接带动脱贫户28名,间接带动创业、就业120人,为当地乡村振兴作出了贡献。

阿坝州慈愿传统文化有限责任公司非遗工坊带头人谢拉手工制作藏香

阿坝州慈愿传统文化有限责任公司非遗工坊带头人谢拉上山采摘藏香制作原材料

三、参加展示展销,深化品牌传播

工坊设置了非遗产品营销中心,并在成都、内蒙古、青海等地设立了线下销售门店,对工坊产品开展销售。近年来,随着网络营销蓬勃发展,工坊打破传统营销方式,建立微信端小程序商城、抖音以及淘宝店铺等,拓展多渠道销售产品。同时,工坊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承载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元化形式,及时有效地把工坊最新的促销活动告知消费者,让消费者能及时参与有关活动。工坊在2021年参加世博会、广交会、西博会等大型产品营销与推介展会50余次,持续挖掘客户资源,树立公司品牌,扩大产品销量。

阿坝州慈愿传统文化有限责任公司非遗工坊参与直播带货活动

工坊先后被认定为省级“非遗之旅”体验基地、州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产品获得“中国藏香行业十大品牌”“四川旅游产品银奖”等荣誉。在工坊的带动下,截至2021年底,当地藏香从业人员达到几百人,初步形成了线香、盘香、塔香、无烟香等系列多个品种,藏香已经成为马尔康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资源。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