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的指导下,省非遗保护中心对2022年度省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纳入支持的“青海文化记忆工程”项目进行验收。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主要负责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专家和相关项目保护单位负责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实施方技术人员等参加验收会。
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朱桂英对近年来的“青海文化记忆工程”项目工作予以肯定,并指出要有针对性地提升项目质量,对于项目工作中的重点环节要严肃对待,依法依规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系统性保护,严格按照《青海省文化记忆工程数字化保护规范指南和技术标准》做好验收工作。
专家组分别对传统技艺类“西宁老八盘制作技艺”“威远酩馏酒”、传统美术类“大通农民画”、传统舞蹈类“大通蛙图腾祭祀舞‘四片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西宁八门拳”五部省级保护记录项目进行验收。通过认真观看每个项目的口述片、教学片、实践片、综述片,对项目音频、视频、照片、文字等内容逐一进行审核,从记录的完整度、资料的标准规范、拍摄的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最后“威远酩馏酒”“大通农民画”“大通蛙图腾祭祀舞‘四片瓦’”“西宁八门拳”四个项目通过验收,“西宁老八盘制作技艺”还需进一步修改完善,后续进行复审。
截至目前,青海省已实施34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记录工作,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宣传、利用留下了宝贵资料。下一步,省非遗保护中心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提升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水平,为建立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