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共同启动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师资培训班(第一期)暨中国高校《公约》专项培训将于11月22日在北京开班。
授课内容
第一个模块将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运行机制、教席机制、工作程序、培训师培养等工作机制,以及有关重要事项的申报程序等,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代表,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培训师苏珊·奥格等专家授课。
第二个模块将围绕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变迁与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趋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知识体系与学科建设、物的意识形态化历程与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历史原境与文化遗产的价值给予等主题,由清华大学吕舟团队成员魏青(中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常务理事、文化遗产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杜晓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刘成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总工程师曹兵武等专家授课。
第三个模块将以《公约》精神为指南,重点聚焦《公约》精神及最新发展、《公约》评价标准的勘正与遗产类型的形态学阐释、非遗传承保护与地方文化传统重建、从过程性保护理念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属性、非遗保护中的法律问题等主题,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非遗研究与发展中心教授高丙中,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萧放,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教授巴莫曲布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云霞等专家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