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9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廿六   
年轻人“种草”中医药非遗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郭凯倩 黄艺芹 王雪娟 创建时间:2025-07-22 10:07:00

自2006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共有传统医药类项目23项,包括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中医正骨疗法、中医养生、苗医药、蒙医药等,“中医针灸”等还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近年来,年轻人爱上喝中式养生茶,热衷打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钟情中医养生潮品……传统医药类非遗正以年轻化的姿态,走近大众、融入生活,续写活力满满的时代篇章。

“泡瑶族药浴,感觉好极了”

前不久,家住广西柳州的“90后”乔乔和朋友自驾去金秀瑶族自治县旅游。在金秀,乔乔专门安排了在金秀瑶医药特色康养中心泡药浴的行程,体验了特色瑶族药浴以及按摩推背,感觉好极了。“我平时有点手脚冰凉,在金秀体验了药浴后,又购买了药材回家自己泡,现在情况改善了很多。”乔乔说。

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下,亚健康、慢性病等问题困扰着人们。随着对传统医药保护和推广力度的加大,人们对传统医药也更加了解,将其作为调养身体、日常养生的手段。近年来,年轻人纷纷加入传统医药养生的行列中,瑶族药浴便是备受年轻人青睐的选择之一。

金秀被誉为中草药的宝库,瑶族人民积累了丰富的草药使用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瑶族医学,其中瑶族药浴效果显著。它是瑶族人民独有的一种沐浴文化和保健方式,通过药物的渗透,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脏腑机能。2008年,瑶族医药(药浴疗法)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隶属于金秀瑶医医院的金秀瑶医药特色康养中心,是金秀瑶族自治县近年来投资建设的集疗养、度假、游憩、保健、养老于一体的瑶医药特色康养品牌。因为其个性化的康养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金秀瑶医医院院长梁琼平介绍,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整理出了各类瑶医偏方、验方近万条。

在金秀瑶医药特色康养中心,游客不仅可以泡瑶族药浴,还能品养生药膳,练八段锦,听健康知识讲座,体验瑶医特色诊疗,参观瑶医药博物馆,制作瑶族平安香包等。中心还会根据每位游客的体质和症状,制定个性化旅居康养方案,结合瑶药服用、针灸、推拿、拔罐等传统疗法,配合现代康复技术,提供全方位康养服务。

“我们发挥民族医药资源优势,瞄准中高端客群,推出康养旅游精品线路,促使瑶医药与旅游融合发展。”金秀瑶医药特色康养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该中心已经成为金秀康养旅游的一个热门打卡地,年平均接待国内外康养游客3万人次。

除了现场泡药浴,各类瑶族药浴产品也成为游客必逛必买的“特产”。在今年6月举行的2025金秀半程马拉松赛场特设的展示区内,由当地瑶医药企业——宏瑶集团生产的各类瑶医药产品引人关注。从具有不同疗效的瑶族药浴系列产品,到瑶药养生茶,再到瑶族外用药酒等,种类丰富的瑶医药产品应有尽有。“许多跑友在参观后,对瑶族药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宏瑶集团的工作人员说。

“我们不仅是生产者,更是瑶药文化的传播者。”该集团董事长黄良强说,2015年企业创建之初,市场上的药浴产品多为家庭作坊式粗加工,缺乏标准化与品牌化。于是宏瑶集团深入挖掘瑶浴文化精髓,以科研破局,推动传统疗法向现代健康产品转型。如今,该集团研发的瑶浴泡澡包、瑶浴泡澡原液、儿童泡澡液等产品,已经成为众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养生首选。据悉,该企业已开发了五大系列30多款产品,2024年瑶医药产品销售额达6800万元,产品远销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经过多年耕耘,瑶族药浴已经成为金秀一大特色康养产业。2024年,金秀大健康产业产值突破12.5亿元,形成“林下种药、山下制药、山中康养”全产业链布局,23家康养连锁店构建起“医药+文旅”融合生态圈。

瑶族药浴所使用的药材(供图: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中药合香珠手串:连接古今的“时光信物”

日前,在泰国中医百年庆典大会暨中医药传承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医药文化体验角”格外热闹。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中医系老师松雪玉拿起一串“中药合香珠手串”,轻嗅后连连点赞。如今,香珠手串、香囊等中医药产品不仅在国外受到欢迎,在国内也成为很多年轻人随身携带的配饰。

“00后”冯芳从大学开始就经常参加中医养生相关活动,是一名地地道道的“中医粉”,在配饰方面非常喜欢合香珠手串。随着中医药以“年轻姿态”融入现代生活,像冯芳一样佩戴中医养生手串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深圳市光明区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院(深圳市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克新表示:“合香珠手串既是随身‘药珠’,也是融合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的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佩戴者的养生需求、审美追求与文化认同,成为连接古今的‘时光信物’。”他们联合多家单位研发的中药合香珠手串,如今已成为其中医养生系列中的畅销单品之一。

合香珠以天然中药材研磨成粉,应用传统制香工艺揉制而成,既保留了中医药理的养生功效,又融入了传统美学的雅致韵味,是集“颜值”和“实力”于一体的文创产品。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呼吸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阻肺重点研究室主任李泽庚认为,佩戴合香珠主要通过“闻香治病”“香药同源”的机理对人体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合香珠佩戴于腕部(靠近内关穴等)或颈项,持续地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及口鼻,形成一种温和、长效的“微刺激”,可调理气机、扶助正气,符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比如,特定香材如沉香、檀香、乳香等,其沉稳、清雅的香气具有“宁心安神”之效,能舒缓紧张焦虑情绪、改善睡眠。

中药合香珠手串(供图:受访者)

“在严格遵循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研粉环节在低温环境下进行,更好保留了药材的药性,制泥工艺更注重温和制备与药性融合。”粤港医疗机构中药院内制剂中心生产负责人晁祥兵介绍,经过搓条、揉丸、修形等环节,阴干后的合香珠质地柔韧稳定、药性平和、香味持久。为传承这份技艺,深圳市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院还成立香疗研究中心,通过系统培训和研发实践培养非遗传承人。

古老非遗焕发新生机,除了要守得住文化根脉,更要找得到与时俱进的现代表达。目前,深圳市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院推出了国医礼、天乙道医等十余款中药合香珠手串,既有主打名医配方的传统款,也有融入现代审美的创新设计。今年5月,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生生之道——中医药非遗主题展”现场,中药合香珠、香囊等产品,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围观购买。

6月,中药合香珠手串还入选了深圳市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光明礼”文旅产品名单。刘克新表示,将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让传承千年的中医药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焕发蓬勃生机。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生生之道——中医药非遗主题展”现场,中药合香珠手串吸引观众驻足采购。(供图:受访者)

非遗养生成了“必修课”

近日,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女生寝室里响起悠扬的乐曲,2023级学生陈佳雪和室友们舒展四肢,打起了八段锦。传承千年的养生操,如今成了她们的必修课。

不仅八段锦,陈佳雪发现,中药奶茶也成为校园里的新潮流。它们比网红奶茶更温和,成为熬夜学习族的养生必需品。中药面膜、针灸美容术、祛湿茶等,也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养生方案。在陈佳雪手腕上,还戴着用中医药材制作的手串,加上这几年一直坚持用的三伏贴,已经让她的过敏性鼻炎成了“过去时”。“这其中呈现出的蓬勃生命力,背后是我们深厚的文化根基。”四川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吴氏子午流注诊疗技法”第六代传人马萍说。

近年来,马萍带领研究团队打造中医文化馆、战旗草药集市,打造中医药动漫IP,举办中医药端午茶话会等,将中医药融入日常生活,让其转化为可品尝、可穿戴、可游玩的生活体验。马萍说,当孩子们举着添加中药成分的棒棒糖,当白领们在集市排队贴“卡通三伏贴”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生活中得到传承。

在四川天祥骨科医院,医生们演示的“办公室颈椎操”正通过短视频圈粉。“练完脖子感觉舒适,腰背不僵硬。”四川天祥骨科医院院长助理、“何天祥传统疗伤手法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磊边说边展示传统疗伤手法。

年轻人希望中医药膳、食疗养生以更方便、更新潮的方式打开,非遗传承人便依照四季流转,调配出养生茶饮、药膳,备好中药熨烫包、熏洗散,做成能揣在兜里的膏方、丸剂,还有中药香囊,装着地道药材,藏着文化故事,既能安神健体,又能当装饰品,成了年轻人的“养生潮品”。张磊说,用年轻人熟悉和喜爱的形式,把古老的非遗技艺和中医智慧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让传承“活”在当下。

在张磊看来,非遗养生的价值是多维度的,它既提供了经过历史验证的健康管理方案,能带动大健康等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可以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与文旅、养老、体育、美容、食品等产业跨界合作,让老手艺走进千家万户。

谈及非遗养生的发展,马萍提议给“吴氏子午流注诊疗技法”建立“数字基因库”,根据时节给人们推送养生建议。在创新转化上,她主张打造“非遗+”的产业矩阵,如对药食同源的食材进行饮品化研发,打造集文化馆、养生宴和文创链于一体的互动消费区等,让非遗养生焕发新活力。

学生参加中医夏令营(供图: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