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和社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文化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行业组织,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行业发展、规范市场秩序、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一些行业组织党的建设缺失,党的领导弱化,有的职能定位不清晰、内部治理不规范,没有很好地发挥应有作用;一些“山寨社团”、“离岸社团”四处敛财、屡禁不绝,侵害了社会公众权益,亟待加以解决。
为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近期,民政部公布了一批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以及“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名单,提醒公众注意。其中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构有6家,名单如下:
1.中国旅游非遗文创艺术联合会
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战略发展联盟
3.中国非遗备案中心
4.中国非遗培训中心
5.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盟
6.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名单更新至2018年3月1日)
背景知识:“非法社会组织”与“离岸社团”“山寨社团”有何区别?
一是含义不同。概括地说,“非法社会组织”是指未经民政部门登记擅自以社会组织名义开展活动,以及被撤销登记后继续以社会组织名义活动的组织,也包括筹备期间开展筹备以外活动的社会组织。“离岸社团”主要是指内地居民在境外登记条件较为宽松的国家或地区依规注册、却在中国境内以社会组织名义开展活动的组织;“山寨社团”是指“离岸社团”中与内地合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名称完全相同或极其相似的组织。依据我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第二条的规定,“离岸社团”“山寨社团”的法律属性为境外非政府组织。
二是法律依据不同。对“非法社会组织”查处和取缔的法律依据是我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以及《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的有关取缔和没收非法财产的规定;对“离岸社团”“山寨社团”监管的法律依据是我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该法第九条和第四十六条规定,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开展活动,应当依法登记设立代表机构;未登记设立代表机构需要在中国境内开展临时活动的,应当依法备案。如果未经登记、备案,却以境外非政府组织代表机构或以境外非政府组织名义开展活动的,公安部门将依法予以取缔或者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下拘留。
三是监管部门不同。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非法社会组织”的查处职责属于各级民政部门;依据《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第六条“国务院公安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是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开展活动的登记管理机关”的规定,对“离岸社团”“山寨社团”监管职责属于公安部门。(信息来源:民政部官方网站)
详细信息:
1.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tzl/201802/20180200007786.shtml
2.http://www.chinanpo.gov.cn/lianst/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