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下午,浙江省文化厅召开2018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工作座谈会,总结2017年全省非遗传承人群研培成效,对2018年的研培工作作出部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陈瑶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11所参与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工作的院校代表参加会议。
2015年底,文化部、教育部联合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致力提高非遗传承人群的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
基于扎实的非遗保护工作基础,文化部将浙江省列为研培计划的重点省份,2015年研培计划启动,中国美院和浙师大成为全国首批试点。2017年,浙江省有4所高校参与文旅部、教育部的研培计划,承办了11期研培班,培训学员358人;省文化厅举办4期省本级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培训学员560人;并推荐省79名非遗传承人,参加省外11所高校举办的研培活动,切实提升非遗传承能力。
会上,各院校代表交流了2017年研培工作经验,提出2018年的工作设想,并对研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陈瑶副厅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省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工作成效,认为2017年参与研培的队伍不断扩大、举办的研培质量明显提升、服务中心的能力不断提升,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研培工作实效,推进研培工作深入开展,提出三方面的要求:一是把握好非遗研培的“三个度”。即提升研培工作的认知高度、把握培训工作的基本尺度、强化研培工作的开展深度。研培要着力解决项目传承中“所以然”的问题,包括文化传统的所以然,就是当地人知当地事,当地人知当地文化,当地人要能发现当地之美;包括造型艺术的所以然,就是实现传统审美与现代审美融合所要知道美的原理、掌握美的知识;包括需求变化的所以然,就是现实生活中欣赏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给非遗传承带来的挑战。二是把握好2018年的研培方向重点。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相关要求,2018年,研培项目要面向从业人员较多、有助于带动就业增收、培育品牌的项目,重点是在已列入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22个项目中选择。要以文旅部领导提出的“用”字引领的要求,通过研培帮助手工艺人获得和增强发现美的眼光和捕捉需求变化的眼光,获得材料处理、功能设计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推动传统工艺融入当代生活。三是把握好研培工作的核心要求。按照2018年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联合印发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精神,对研培工作的事前调研、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学员回访、后期合作等方面所做的具体要求,各承办院校要认真学习、严格参照执行。会议着重强调了我厅2017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整改工作,要求各办学单位加强研培工作的办学规范,尤其是规范财务操作,建立健全各项必要的制度。
2018年,浙江省有5所高校参与文旅部、教育部、人社会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承办4个研修班、6个培训班,计划招收非遗传承人群学员350名。同时,浙江省还将举办4个不同方向的省本级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