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桂剧代表性传承人,今年80岁的周小兰魁当之无愧。2008年2月,一次意外中风,令周小兰魁半身不遂,还失去了正常而流畅的言语表达能力,但这从没有打消他对桂剧传承的信念……如今,坐在轮椅上的周小兰魁,仍在手把手教学生做动作。
作为一级演员,周小兰魁因主演桂剧《闹龙宫》被誉为“南方猴王”,由他编导和主演的《唐知县审诰命》一剧,得到中央领导和国内外观众的高度赞扬,使他获得了“全国劳模”的荣誉称号。日前,记者在桂林步行街一栋老旧的居民楼里拜访了周小兰魁,从老人的肢体语言表达与子女们的言语叙述中,去还原老人与桂剧之间一生痴缠的缘分。
6岁演“武大郎”
一炮而红
生于1933年的周小兰魁,原名周明亮。父亲周兰魁,也是梨园中的名角,周兰魁身材魁梧、嗓音洪亮、戏路宽广,水衣、褶子、长靠、蟒袍诸戏皆能,曾被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称为桂剧的“花脸王”。因为生在梨园世家,周小兰魁从小便耳濡目染,对桂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周小兰魁是学戏的“好苗子”。一开始,大人们排戏,他在旁边玩,有时会偷偷看上几眼,瞅瞅演戏到底是怎么回事。殊不知,聪明又伶俐、模仿能力极强的周小兰魁,看上几遍就能记住要领,还可以八九不离十地表演出来。
在周小兰魁6岁那年,剧团排演一出戏,剧中有一个“武大郎卖饼”的角色,需要在剧中全程用“矮子步”表演。找遍了全团的演员来试戏,都没挑到一名合适的人选。这时,还仍是“编外”学员的周小兰魁,跟往常一样边玩边模仿,不经意地走了几步,大人们眼前一亮,大呼:“就是他了!”就这样,小小年纪的周小兰魁得到了生平里第一次登台表演的机会。当他换上戏服、画好脸谱,挑着扁担、双脚走着“矮子步”,徐徐地走上舞台时,台下观众席上顿时掌声雷动。
“跟斗功”很了得
让人遗憾的是,周小兰魁没有继承父亲魁梧的身材,长得比较矮小,所以原本跟父亲学“花脸”的他,到十几岁时不得不改学“丑角”。这一改变,反而让周小兰魁探索出桂剧表演的一条新路。他根据自身特点,刻苦练功,尤其是“跟斗功”。周小兰魁十几岁时,打“跟斗”已经非常了得。当时他在桂林市人民礼堂演“孙悟空”一角,那“跟斗”能从台上打到台下,接连打出十几个“跟斗”,引得全场惊叹连连。
那时,桂林市正阳街旁边有个戏院,进戏院的门口有块石板。只要一有空闲,周小兰魁便会在石板上练习打跟斗。久而久之,原先粗糙凹凸的石板都变得光滑而布满汗渍。
为表示自己将毕生精力都献给桂剧艺术,周小兰魁还沿袭了父亲“周兰魁”的名号,在姓氏后面加个“小”字,以示区分。
在记者采访时,无法言语表达的周小兰魁,当听到女儿讲述自己的“陈年戏事”时,都会激动得一边发出“咿呀”声、一边举起双手悬在头顶上方不停地比划着。记者注意到,他的左手小指断了一小截。“那是父亲十几岁时,在表演打斗戏时被砍伤的。”据周小兰魁的女儿周学英回忆,那时的桂剧演出,力求表演逼真,打斗戏的演员真刀棍棒上阵。当时与周小兰魁对戏的演员一个动作没做到位,一失手砍伤了他的左手小指。被砍伤后的手指血一直流,但为了不影响演出进度,周小兰魁强忍剧痛,一直坚持到表演结束,后来去到医院,已经延误了治疗时机。从此,周小兰魁带着残疾的手指,继续着他的桂剧人生。
既能编又能导
在桂剧创作路上,周小兰魁渐成大家,他既善于借鉴传统,又不囿于一般的表演,尤其能细致钻研角色独特的心理刻画,演活了一大批桂剧角色。
1950年以后,周小兰魁进入桂林市桂剧团,因“跟斗功”打得好,他代表当时的桂林地区,赴朝鲜进行慰问志愿军演出。每当有外出表演的机会,他都会细心观察国内其他戏曲同行的演出特点,看到人家的“优点”,他都会借用在桂剧的表演上。
1960年,由周小兰魁编导和主演的《唐知县审诰命》代表桂林去参加全国比赛,获得了全国大奖,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而他本人也因此剧的成功被选为“全国劳模。”
1971年,在编排桂剧《闹龙宫》时,周小兰魁融入自己创新的元素——在表演孙悟空偷蟠桃时,他双脚踩在凳子的扶手上“打跟斗”,获得巨大成功,被誉为“南方美猴王”。
上个世纪80年代,《西游记》剧组来桂林取景拍戏时,六小龄童还专程到周小兰魁家里拜访,“南北美猴王”进行了面对面地切磋,相见恨晚。
后来做了导演,周小兰魁创作了桂剧《小刀会》。为了《小刀会》的排演,周小兰魁专程去了上海歌舞剧院看戏,整整看了三天,把《小刀会》从头到尾,每个人物、每个场景,全都构思好了带回桂林,然后加上芭蕾舞、双人舞、三人舞等新东西,排演了又一出精彩的桂剧。
不遗余力于传承
在周小兰魁家客厅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名为“传神”二字。这是广西著名书法家阳太阳在看完周小兰魁的桂剧表演后,欣然为其而书的题词。记者发现,周小兰魁对这个评价很珍惜,注视着这两个字的时候,他的眼眶里都泛着泪花。
退休后的周小兰魁似乎比退休前还忙活,一切都在为桂剧的传承而付出着,一边整理剧本,一边奔走于桂林各个县,帮助下面的桂剧彩调团排戏。周小兰魁对桂剧表演的执着,有别人难以匹敌的热情。60岁时,他还登台演出,表演“吊毛”(抱腿在空中打跟斗)、“僵尸(直挺倒地)”等高难度动作。每演一回,家人在台下都会为他捏一把汗。
为了保持身子硬朗、腿脚功夫不减,周小兰魁在70多岁高龄都还坚持每天去漓江游泳,哪怕寒冬里,都不改这一习惯,直到他中风瘫痪。刚刚中风那阵子,因为病情严重,周小兰魁一个字都说不出,后来靠着惊人的毅力,他开始做各种恢复练习,身体状况在一天天好转,现在已经能开腔“咿咿呀呀”地吊嗓了。有时,学生上门来,坐在轮椅上的周小兰魁会极力举起双手、翻转手腕做动作来指点学生。
“父亲热爱桂剧,即使下半身不能动弹,他每天还会在家人的帮扶下,抓扶着墙角的那根扒杆做恢复练习。”周学英说,“在父亲心中,戏就是他的天,是他的魂。”
传承人档案:
姓名:周小兰魁
出生年份:1933年
传承项目:桂剧
传承困惑: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再登台表演桂剧
(来源:广西新闻网)
(编辑:江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