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60载的“歌册”情缘----国家级“东山歌册”传承人蔡婉香的故事
作者:3741 创建时间:2012-07-16 08:26:53

60载的“歌册”情缘

——国家级“东山歌册”传承人蔡婉香的故事

蔡婉香(右二)正在码头社区歌册传习所唱东山歌册
 

    “姐妹、兄弟们,今天大家学唱的是新编东山歌册《计划生育好政策》,我唱一句,你们跟着唱,’计划生育实在好,为国为民为父母……’”。11月13日(星期日),在东山县铜陵镇码头社区娱乐部,座无虚席,一位阿婆正在认真地教唱歌册。她,就是国家级“东山歌册”传承人、老歌星蔡婉香。

  阿婆熟唱百部歌册
  
“孩童时代,我们姐妹喜欢跑到各个歌册场去听大人唱歌,之后自己学着唱.....”谈起歌册人生,蔡阿婆激情溢于言表。现年71岁的蔡婉香出生在铜陵镇桥雅街的一个“艺术之家”,同胞兄弟姐妹12个,排行第九的她很小就爱听祖母、母亲、母姨、姐姐们唱歌册。“铜山娘仔会唱歌,这是古谚。”蔡婉香说,在她的记忆里,母亲和祖母那一代都把会唱歌册视为体面的事情,也许是受家庭的艺术熏陶和言传身教,加上口齿聆利,声音甜美,她6岁会唱歌册,8岁就登台演出。初中毕业后,当上国营一家食杂店会计的蔡婉香,已是铜陵古城顶呱呱的好歌手。后来,歌册伴她嫁到码头街婆家,丈夫朱先生在水产公司工作,夫妻生育二男三女,尽管工作、家务繁忙,她都坚持唱歌册,最拿手的是《隋朝》、《包公》、《狄青》等几十剧本。

“歌册是用潮州方言编写的,它以诗叙事,故有人称歌册是’长篇方言叙事诗’。自明朝从广东潮州传入东山后,其曲调在民间歌手的演唱中不断擅变,渐渐地被同化成别具海岛风味的东山歌册,一代代足不出户的东山妇女靠口口相传的歌册故事,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蔡婉香说,铜陵镇是重点渔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男人出海捕鱼去了,女人们三五成群,围坐一起,一边织网,一边捻线,聆听独具海岛风味的歌册。每天夜幕降临,歌册场盛行,到处一片歌册声。蔡婉香家里人气最旺,左邻右舍、男女老少不约而至,屋里屋外围坐三五十个人,在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下,听她姐妹唱歌册;要是月光夜听歌人更多,几位歌手轮流,一个人唱二三回(集)约1个多小时,一直唱到半夜后。听歌册与听故事一样,许多人会上瘾,如痴如醉,听了昨天上回(集)的开头,很想听今天下回(集)的结果,直到一集集听完再换另一剧本。蔡婉香唱技好,情感又投入,随着故事的叙说、情节的发展以及感情抒发和对话的展开,听众都入了迷。例如,唱《岳飞》剧本,当听到岳飞蒙冤被抓进牢房时,现场有人叹息、抹眼泪,盼望有好人为他伸冤救他出狱;当听到奸臣秦桧谋害岳飞时,就有人气愤地跺脚。

“文化大革命”时期,歌册成了“四旧”,但偷唱歌册的大有人在。蔡婉香冒着被戴上“牛鬼蛇神”黑帽的风险,偷偷藏下5本心爱的歌册。“文革”后,歌册“复燃”。尤其在电视机尚未普及,老百姓精神食粮匮乏的年代,歌册很受欢迎。改革开放“百花”齐放,尽管各种文艺娱乐形式不断出现,歌册一度被人忽视,但蔡婉香一班人坚持演唱歌册。如今,蔡婉香虽然己是古稀之年,但她能熟唱数百部歌册,可以随时随地随意把传唱精妙的片段、背诵演唱,准确生动地通过韵律再现中间的每一个故事情节,声情并茂,人们都说她歌喉不逊当年,记性令人称奇。因此,她被誉为声色不腿的“歌册王”。

    情系歌册创新传承

“今天歌册的繁荣,凝聚着蔡婉香等人的一份心血”。县图书馆馆长、研究员游明元介绍说,进入新世纪,歌册这朵闽南地方曲艺奇葩引起各级政府、文化部门的关爱,再展风采。2006年6月,“东山歌册”被国家公布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息传开,歌手们拍手称好,奔走相告。2007年7月蔡婉香被推选、并报国家文化部批准为国家级东山歌册传承人。蔡婉香暗下决心,“决不辜负党和政府及群众的期望,尽心尽职当好传承人,让歌册重放光彩”。

蔡婉香家中有年近8旬的丈夫,子女孙儿多。尽管家务繁忙,但她在全家人的理解、支持下,一心扑在歌册义务传承工作上,不顾自己年纪大,早出晚归,走街串户宣传发动,精心传教歌册。2007年9月,在县图书馆的协助下,她率先在码头社区创办歌册传习所,每逢星期一、三、五为“雷打不动”的歌册学习日。越来越多的妇女喜欢到她身边学习。蔡婉香认真“备课”,重要情节还反复“咀嚼”,“因为大家听得高兴,有时会要求‘重播’”。在蔡婉香和黄春慧、吴草辉等歌手的共同努力下,铜陵镇社区先后创办了“东山歌册”6个传习所,认真做好歌册的搜集、整理、保存、传承等工作。“这些传习所创办4年来,每个所坚持正常集中活动50人以上,做好年青人歌手的传、帮、带,并己培养新一代歌手300多人”。县文体局负责人高兴地说。

蔡婉香在开展歌册弘扬、传承活动中,不仅保留了历史传统剧本的传唱风味,而且注重新编现代歌册的创新、传承,积极主动配合党和政府各时期中心工作任务开展宣传活动。近年来,通过县委宣传部、文体局、图书馆、县计生协等部门,组织人员编写、创作了《计划生育好政策》、《谷文昌》、《东山十八景》、《颂劳模》、《双拥共建》、《玉二妈传奇》等30多本歌册。蔡婉香每次接到新编歌册曲目,都首先学习好几遍,七字一句,四句一韵,一二四句尾音是平声,第三句的尾字是仄声,这些对于年轻人来说都很难的事,她却学得津津有味。她及时在传习所组织排练、演唱,然后公开演出。蔡婉香带领的学员多次在全县庆五.一节劳模表彰大会上、海峡两岸关帝旅游文化节、春节文艺汇演等重大节庆活动中大显身手,名扬八方。就连台湾、新加坡、美国的歌友都专程赶到东山听她唱歌。

    缘系歌册闽台情深

“作为一位台属,我愿将歌册做为联结海峡两岸情谊的’纽带’,乐当闽台艺术交流的文化使者”。她说到做到。蔡婉香的第三胞兄蔡白峰12岁己是演社戏的主角,兄妹从小学戏唱歌,骨肉情深。1950年5月10日东山岛解放前夕,20岁的三哥蔡白峰被抓壮丁关在一座祠堂里,即将离别去台湾的那个早上,与母亲前去送行的蔡婉香偷偷塞给三哥平时爱听爱唱的《薛丁山征西》1本手抄歌册。自此,兄妹离散,隔海相望,两地相思,歌册声断,有书难传。

在台湾,蔡白峰十分珍惜妹妹送的这本歌册当作“精神食粮”,一直伴随身边,空闲时就拿出来唱一唱,每当看到这本歌册,他就会更加思念起家乡的亲人。后来,蔡白峰退役定居在台湾基隆市,并娶妻生育一男四女,还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书画家。少时离家老大回。1987年11月,两岸开放探亲以后,三哥首次回到阔别近40年的家乡,与亲人团聚。此后,歌册承载的已不再是乡愁,而是亲缘,乡情、亲情、友情。蔡婉香兴奋地说,“20多年来,三哥坚持年年带着妻子、儿女返乡探亲,有时一年就来了二三次。今年10月中旬,三哥、三嫂刚带40多个台湾朋友到东山旅游,听我演唱歌册,昨天他又打电话说,12月下旬还要带一班台湾朋友过来”。

蔡婉香深情地说,三哥每次回来,是她们兄弟姐妹团聚最快乐的日子,天天一起唱歌册、听歌册。每次三哥要去台湾,她都设法找几本歌册,当作送给哥哥的最礼物,哥哥也很喜欢。2007年8月,当回乡探亲的蔡白峰获知“东山歌册”被国家列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妹妹蔡婉香当上国家级传承人的消息时,非常高兴,立即打电话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在台湾的乡亲们。当听说码头社区要创办“歌册传习所”,蔡白峰等台胞慷慨解襄,捐资支持。蔡婉香告诉笔者,她三哥己81岁了,但钟情家乡歌册的兴趣不减当年。

这些年来,蔡婉香满腔热情,为海峡两岸歌册艺术交流作出积极奉献。去年9月,蔡婉香等3人应邀去台湾三哥家做客,多次与在台东山乡亲一起演唱歌册,并与闽南籍、广东潮汕籍(语言相通)台胞进行歌册艺术交流活动,结交了不少“歌册迷”。今年1月9日,由82位台胞组成的进香团前来东山铜钵村净山名院举行谒祖活动,并举办“海峡两岸东山玉二圣母民俗文化联欢晚会”,当蔡婉香领着一班歌手与台湾青年著名歌星、艺人彭莉登台演唱新编东山歌册《玉二妈传奇》时,博得了台下5000多名观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今年6月中旬,150多位来自台湾的东山籍台胞第二、三代子女,在东山参加学习传统文化技艺活动,蔡婉香带领8位歌手热情地为年轻的台湾乡亲传教歌册,当场收了30多个学生。家住台湾高雄市现年51岁的林玉玲,向蔡婉香学唱《东山十八景》,刚学二遍,便朗朗上口。问她对“东山歌册”为何“一拍即合”时,她激动地说,她父亲原是东山岛西埔村人,过去经常教她学唱家乡的歌册,所以“心有灵犀一点通”。林玉玲表示,今后要常回故乡东山,向蔡婉香老师学艺。

 

(来源:中国东山网)

(编辑:江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