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石门县开展实验考古活动
6月9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围绕“多彩非遗 美好生活”“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的主题,湖南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精彩的庆祝活动,三湘大地掀起了关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热潮。
交流展演:展现湖湘文化遗产魅力
6月2日,由湖南省文化厅主办的2018年湖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系列主场活动暨长沙雨花非遗展演周在雨花区非遗民俗艺术特色街区启动,拉开了湖南省系列非遗展演展示活动的序幕。启动仪式上,洞井龙舞、苗族四方鼓舞、木偶表演、常德丝弦、张家界鬼谷神功等非遗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在雨花非遗馆内,由木偶皮影戏、湘昆、花鼓戏、湘剧、京剧、巴陵戏、祁剧、汉剧等多剧种组成的戏曲联唱精彩上演。
6月9日,在世界文化遗产永顺老司城,《摆手铜铃迎嘉宾》《土王盛世》民族服装秀、《土家摆手大联欢》等节目汇演以及篝火大摆手联欢活动,让当地群众和各地游客同时体验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
在岳阳临湘,第四届湘鄂赣边界地区(临湘)非遗文化旅游节于6月2日晚启动,来自岳阳市的62个非遗项目以及湖北省崇阳县提琴戏、通城县打锣腔,江西省铜鼓县七鲤抢虾等非遗项目进行了交流展演和展示,让当地群众领略到不同地域非遗项目的特色。6月至8月期间,该市还将组织10场惠民演出深入社区、扶贫点、校园、企业和景区等。
展示展销:推动文化遗产融入生活
在湖南省非遗主场活动现场,汇集了全省14个市州的60余个经典非遗项目,观众逛湘展、尝湘味、看湘戏、承湘俗,畅享非遗文化盛宴。来自湘西保靖县比耳镇的非遗传承人宋芳在现场展示竹编技艺,她介绍,2014年比耳镇成立了本顺竹艺合作社,现已发展了50多位成员,依靠来单定做和网络销售,合作社成员人均年收入可达三四万元。在非遗文创区,众多非遗技艺被巧妙地运用在文创产品中,让人眼前一亮。去年刚刚成立的非遗文创品牌“陌斐软装”在展会上吸引了很多“粉丝”。该品牌创始人侯赛是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她介绍,他们与土家织锦织造技艺传承人叶英合作打造了这一品牌,通过引入非遗技艺,对服装、家纺等产品的图案和功能进行创新,让更多的非遗文创产品走进百姓生活。
6月4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澧县文物局在澧州古城墙上举行了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为公众普及“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日”知识,介绍澧县文化遗址的内涵,并通过现场介绍文物病害的方式使当地文博志愿者更直观地了解古城墙保护办法。
湘潭、永州、郴州、张家界四市文化部门共同主办了“湘水同源 文化同根”2018年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联展,展览分别在湘潭市博物馆、永州科技学院、郴州市文化中心、张家界市博物馆举行,展出了关于传统音乐、戏剧、技艺等多个类别的100幅优秀摄影作品。
益阳市文体广新局在益阳市博物馆举办了“弘扬传统文化 共享美好生活”系列宣传活动,现场设有文化遗产知识宣传长廊,让市民了解益阳的历史文化、非遗和文物保护传承知识,还举办了“汉韵茶香”汉服茶会,让市民品尝安化黑茶、欣赏传统汉服。
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传统工艺,推动非遗文化创新,提升“非遗+扶贫”工作的“湘西模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吉首市世纪广场举行了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暨湘西传统工艺工作站成果展。
论坛研讨: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路径
作为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湖南省主场活动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非遗传承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主题论坛于6月2日在长沙举行,非遗工作者和专家齐聚一堂,为乡村振兴如何注入非遗文化动力出谋划策、畅所欲言。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遗研培计划咨询专家库成员赵罡在论坛上做了题为《探索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有效链接》的演讲,他表示,非遗资源有利于维系民众之间的和谐,构建良好的乡村社会环境,进一步促进当地社会的发展,要让非遗成为乡村振兴的桥梁和纽带。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刘灿姣结合考察团队发现传统村落消亡的现状,呼吁从创新保护思路、出台保护法规、激发原住民活力等方面加大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让非遗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重要载体。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文辉通过祁阳县白水镇竹山村依靠演唱祁剧助力山村蜕变成示范新村等实例,生动讲述了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焕发的新活力。
岳阳市也在宣传活动中举办了非遗讲堂,来自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岳阳市巴陵戏保护传承研究院、湖南谷雨戏剧文学社的专家和非遗工作者先后发言,就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经验和创新探索进行了分享。
此外,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市博物馆、衡阳市文物局等湖南省文物系统相关单位和部门也纷纷以讲座、讲坛等形式,宣讲文物保护知识,探讨文物传承利用途径。
走进校园:
培养文化遗产小小传承人
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湖南省文物系统主场活动以“千年文物讲述家乡故事,考古成果走进菁菁校园”为主题,在常德市石门县开展了校园讲座、考古成果展、实验考古等活动。活动由湖南省文物局主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常德市文物局等单位承办,邀请考古学家走进石门县澧斓中学进行校园讲座,并组织学校师生参观宝塔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和“华夏边缘的村落与方国——宝塔遗址及湖南商周考古重要成果展”。
6月5日,由怀化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怀化市教育局主办的非遗进校园“与传承人手拉手”展演活动在怀化市实验学校举行,来自通道侗族自治县的芦笙传承人石敏帽和来自怀化市实验学校“小小芦笙团”的孩子们共同吹奏了一首《芦笙迎宾曲》,孩子们熟练的芦笙表演,赢得阵阵掌声。
6月8日,怀化洪江市文体旅广新局、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联合在该市芙蓉小学举办了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黔阳竹艺、沅河十里窑黑陶烧制技艺、黔阳剪纸等非遗传承人为学生们现场展示了制作技艺及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师生簇拥观赏。
衡阳市石鼓区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下横街小学的课堂,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捏面人”绝活,让孩子们体验非遗文化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