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剧种研究的文化自知与自信——写在“中华戏曲剧种丛书”阶段性出版之际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莫惊涛 创建时间:2018-04-08 14:48:00

  近几年来,传统戏曲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日益被提升到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层面,古老的戏曲艺术在新时代遇到了新的发展机遇。乘此文化东风,中国戏剧家协会几经谋划酝酿,决定出版一套详尽介绍剧种文化的丛书,为戏曲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份可资借鉴和参考的文字载体。6年来,这套由中国剧协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扬州古籍线装科技文化公司合作编辑出版的“中华戏曲剧种丛书”陆续问世。日前,在扬州召开的该丛书阶段性出版研讨会上,已出版的38套丛书蔚为壮观,引起业内人士一片惊叹。

    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名资深戏剧专家、学者及丛书作者,围绕丛书编辑出版的意义、剧种研究对当下戏曲传承发展的实际作用、当前戏曲剧种的理论研究现状等问题展开了积极讨论。戏曲学者汪人元认为,目前的戏曲研究多是戏曲史、断代史,缺乏全面的剧种研究。一种文化只有自知、自省、自明、自觉,方能形成文化自信,而剧种研究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文化自知工作。当前戏曲的非遗保护,必须要落实到剧种,不仅仅是复制它的历史形态,更重要的是它的建设与发展。要与时代同行,与民众共生,只有不断提升地方剧种的品质,给其充分的开放空间,最终才能形成其不可取代的价值。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史论室主任王晓珊认为,只有深入了解剧种现状,尊重剧种的发展规律,才能找到适宜的疗救方式,才能形成剧种共生、百花齐放的局面。

    作为迄今为止中国戏曲界最大规模的剧种文化编撰、出版项目,“中华戏曲剧种丛书”每个剧种单独成册,注重学术严谨性和通俗可读性相结合,延请各剧种研究的资深学者撰写,出版的38个剧种包括京剧、昆剧、秦腔、越剧、豫剧等流播地域范围宽广的大剧种,也包括梨园戏、湘剧、陇剧、五音戏、云南花灯剧、龙江剧、新疆曲子戏等影响力相对较弱的小剧种。在编写体例上,分渊源由来、经典剧目、名家大师、当下状况等内容,力求全景式、多视角介绍中华戏曲各剧种文化。丛书“龙江剧卷”的作者张兴华、“河南曲剧卷”的作者谭静波、“泉州傀儡戏卷”的作者王景贤、“陇剧卷”的作者肖美鹿、“甬剧卷”的作者蒋中崎做了发言。大家纷纷建议继续选择有代表性的剧种,让这套丛书接着出版。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中国剧协秘书长崔伟,扬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广春等人认为,在戏剧本体存在缺失、剧种相对弱化的今天,这套丛书的出版为经典传承做出了扎扎实实的贡献,且成为国际艺术交流的一张重要名片。

    在丛书编排过程中,作者、编辑、设计人员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每个剧种都尽可能找到珍稀剧照,不少尚属首度公开发表。装帧设计上,这套丛书兼顾收藏和阅读两种功能,每个剧种都分古籍线装宣纸印刷和当代平装印刷两种版本。尤其古籍本装帧形式古色古香,采用宣纸手工线装、图片彩色印制,正文双色印刷,锦绫封面,函盒包装,充分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色,实现了“戏剧文化”与“古籍印刷”两大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

    戏曲剧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保护和传承这种文化基因,既需要让它进校园、下乡村、去城市,也需要做编纂出版“中华戏曲剧种丛书”此类文字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无论传承与创新,皆应以此为根基。

编辑:黄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