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活”起来:让文化遗产走进生活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创建时间:2018-03-14 09:24:00

 

传统织造技艺竞技活动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摄影:陈曦


 江西赣州龙南县的祭茶大典上舞龙队在茶园内舞龙(摄影:陈曦

    融入时代 融入生活

    不可移动文物76万余处,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87万项,地方戏曲剧种348个,革命遗址3.3万多处,抗战文物保护单位2194处,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52项,位居世界第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39项,位居世界第一……这不是简单的数字统计,是在大地上陈放,在视听中跃动,凝聚着我们祖先勤劳、智慧、思想、情感、审美的庄严而斑斓的存在,是我们之所以被称为文明古国的确凿鉴证,是我们之所以被称为中华儿女的身份象征。今天,我们已经越来越懂得了以敬畏之心和严谨审慎,保卫、呵护它们,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下定决心以更精湛的工艺,更大胆的创造,把祖先的厚重馈赠,转变成我们今天的自信和力量。

    历经60多年的曲折探索,特别是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敞,越走越明亮。“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党的十九大报告以洪钟大吕的声音向世界宣告:中国昂首挺胸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历史目标的过程中,文化的繁荣兴盛是铸造民族魂魄,构建精神家园的根本和基础。文化遗产作为承接历史根脉,营造文化氛围,生发创造活力的宏大而广泛的存在,在新时代的热切召唤中正转化为磅礴而雄劲的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富起来之后,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普遍、更加强烈。在悲壮的革命遗址,人们可以吮吸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温暖与光亮;在豪迈的抗战现场,人们可以感受追求民族独立、自由的团结与刚强;在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中,人们可以触摸先贤明哲的智慧与荣光;在戏曲、舞蹈、绘画、音乐中,人们可以品味中华美学的精粹与隽永;在宫殿、庙宇、器皿、服饰中,人们可以辨析出进行创新发展的结构和纹样。即使对于身处边远山区的人们,也可以从古老风俗、典雅景观、独特手艺中找到心灵的支柱、致富的凭借、筑梦的支撑。

    我们打开禁宫的大门,我们敞开场馆的四壁,我们以耆宿大贤的名义邀请,我们以乡村厂矿为目标前行。我们让广大同胞零门槛、无障碍地和历史握手,和先贤对话,和工匠交流,和艺术会通。正是在这样的基底上,一个风清气正、文雅端庄、精神充盈、英姿勃发的中国正屹立在世界东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正蔚然形成。

    历经五千多年岁月的淘漉,遍布在辽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早已经凝结成为中华文明特有的基因和标识。这些聚合了东方智慧、绽露着美丽容颜、散发出诱人芳香的精神因子,融入新时代,融入新生活,必将伴随着中华儿女的奋发努力,汇聚成为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潮流,一道在实现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非凡历史中迸发出灿烂光芒。

    延伸报道

    让文物会说话

    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越来越关注,各个博物馆变得门庭若市,排队入场的观众成为很多博物馆的“一景”。2015年的故宫“石渠宝笈特展”,观众为了一睹《清明上河图》不惜排队11个小时,出现了“故宫跑”现象。去年,上海博物馆展出的“大英博物馆百物展”平均需要排队6个小时。

    近年来,各文博单位纷纷加大传统文化的传播、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接触、了解、喜爱文物。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深受观众喜爱,豆瓣评分高达9.3分;去年底开播的《国家宝藏》携手九大博物馆,讲述了27件国宝的前世今生,一再掀起观看热潮,成为社会热门话题;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如果国宝会说话》,将文物蕴含的文化内涵娓娓道来,通过文物梳理文明、承载历史。其中精选的100件文物,将一件件“大国重器”浓缩在5分钟的影像内容里,聚焦文物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和曲折经历,讲述历史的演变,寻找中华魂魄,跨过千年历史长河,带观众领略中华国宝不朽的价值与魅力,受到热烈欢迎。

    文物相关节目的播出,也吸引了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参观博物馆的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3%。

    “互联网+非遗”大有可为

    面对新经济时代,近年来一些非遗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通过引入“互联网+”,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一步激活了非遗传承发展的生命力。

    2016年,在西藏自治区工信厅、文化厅等部门的精心组织下,阿里巴巴集团与西藏电子商务公司联合启动了“互联网+西藏非遗”活动。此次活动汇集了藏戏、藏香技艺等10余个非遗项目,邀请28名传承人参与现场演示。阿里巴巴集团通过“互联网+”不仅让西藏之外的淘宝消费者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了西藏的特色文化,而且借助电子商务的发展,为西藏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近年来,福建安溪县也在积极探索“互联网+非遗+文化”融合发展模式,推动传统工艺与文化创意、休闲产业融合,使当地的竹藤编等非遗项目获得了有效的传承与发展。安溪竹藤编工艺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近年来该技艺从竹藤编起步,不断与其他现代工艺相结合,开发出更多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工艺精品。如今,安溪家居工艺业采取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举、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思路,市场份额不断提高。目前,安溪县已入围全国电商发展百佳县,中国藤铁工艺第一镇尚卿乡、城厢镇入选全国淘宝镇;安溪县家居工艺从业人员达12万人,2017年全行业产值达130亿元。 

编辑:江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