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广大非遗工作者积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王学思 胡克非 赵若姝 创建时间:2017-11-10 10:11:00

  原标题:不负新时代 谱写新篇章——广大非遗工作者积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党的十九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大政方针,就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制定了战略部署,是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非遗领域广大传承人、专家学者和研培计划的高校负责人立即行动起来,迅速投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中,在学懂、弄通和做实上下功夫。多位来自非遗领域的党的十九大代表积极到基层宣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

  坚定文化自信 明确工作方向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中央对文化的高度关注和方向性指导,点亮了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曙光。因此,不管再苦再累,作为非遗传承人,我觉得未来很有希望。”惠安石雕福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雅华说,党的十九大让非遗传承人坚定了文化自信,未来她将以传承闽南石文化、弘扬工匠精神为己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为生活赋予古韵雅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楚剧湖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彭青莲一回到武汉就多次赴湖北各机关、高校以及社会文艺团体进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作为楚剧传承人,我有责任对本民族、本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传承、普及与推广。楚剧在湖北有着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多年来我和同事坚持在基层演出,把群众喜爱的楚剧送到家门口。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文化提到了很高的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已写入党章,都体现了党中央对于文化工作的关心。近年来,中央对地方戏曲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增强了我们振兴民族艺术的信心。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多创作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文艺作品,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文艺作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添砖加瓦。”彭青莲说。

  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贵州省花灯剧院院长、花灯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邵志庆在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现场讨论时曾与习近平总书记近距离交流。“没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点点滴滴都十分清楚。贵州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翻天覆地的变化都得益于党中央的支持。”邵志庆说,“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等一系列重要论述让非遗工作者坚定了文化自信,更明确了工作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他除了会将传统花灯戏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教授给年轻人,还将一对一地加强与民间老艺人的交流和面向基层的采风,保留项目的传统特色,再融入现代元素,精准对接群众的喜好,让花灯戏更加活态、立体地传承。

  肩负历史使命 扎根基层沃土

  党的十九大代表、祁剧湖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肖笑波说:“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尤其是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论述。我深切感到,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勇于成为文化创造的主力军,发挥好文化的基础性、引导性作用。面对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所赋予文化工作者的伟大使命,我们将面临许多课题,只有拥抱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艺术境界,才能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才能谱写出更加壮丽的新篇章。”

  山东琴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珀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文化的论述令她备受鼓舞。“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传统艺术传承、发扬好。山东琴书这种曲艺形式既深受群众喜爱,又能为党和国家的大局服务。我们创作编排过很多优秀作品,如宣传反腐倡廉的作品《曹鼐不可》、保护生态环境的作品《生灵叹》、歌颂爱心慈善的作品《福缘》等。以后我会继续传承好这门艺术,把更多优秀作品带进大学、社区、部队,用我们特有的艺术语言歌颂人民、歌颂真善美、歌颂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山大学中国非遗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晓春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对于从事非遗保护和研究的学者来说,应该坚定地将学术扎根于人民,扎根于中国大地,更深入地进行田野调查,深刻把握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理解人民创造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伟大智慧,发掘中国丰富非遗资源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在尊重人民、适应时代的基础上,为非遗在当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抓好研培工作 助推区域发展

  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文化部于2015年联合教育部启动实施的一项旨在提高非遗传承和实践能力的重点工作,目前全国已有87所院校参与其中。党的十九大闭幕后,实施研培计划的高校的负责人也积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陈劲松表示,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定位,即要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广泛传播注入更多的精神内涵。云南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许多基于此而总结、形成的生存哲学、审美观念体现了人类文明非常朴实、极具生命力的生活智慧。作为西南地区特色鲜明的综合艺术高校,云南艺术学院有责任、有义务成为西南地区优秀民族艺术保护传承、文化创意理论探索与研习的重要阵地。作为研培计划的实施高校,在认真落实研培计划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学院师生团队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与优秀民间手工艺人紧密协作,让手工艺有效融入现代生活,让更多民众感知民族文化中的智慧,为生活赋予更多诗意。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赵罡说:“党的十九大对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和目标。我们将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将研培工作与党的十九大对文化传承的要求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研培工作的模式与经验,推动非遗相关学科和传统技艺实训基地的建设。在今后的研培工作中,将进一步扩展与贵州共建的传统工艺工作站的功能,把研培计划的内容精准投向贫困地区具有发展潜力的传统工艺项目,因地制宜推动文化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在研培计划的学员中培养起辐射作用的行业带头人,帮助其创新设计、拓展市场、增加订单。目前,学院正着手在苏州建设贵州传统工艺品展示窗口,帮助手工艺走出大山,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编辑:黄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