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彝族火把节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作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创建时间:2017-07-17 10:02:00

图1 赫章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

火把节古时又称星回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就是上半年的过年日,因此又称过大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云南楚雄、贵州赫章县和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最隆重、最盛大、最富有民族特征的节日。上述三地的彝族火把节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2 凉山彝族火把节(来源:网络)

图3 楚雄彝族火把节上的祭祀活动

图4 赫章彝族火把节上的荡秋千活动

有的学者认为火把节的起源与人们对火的崇拜有关,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期间,各村寨以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大火把竖立寨中,各家门前竖起小火把,入夜点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时人们手持小型火把绕行田间、住宅一周,将火把、松明子插于田间地角。青年男女在寨中大火把周围弹唱、跳舞,彻夜不息。期间,还有赛马、斗牛、射箭、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娱乐活动,并开设贸易集市。

图5 凉山彝族火把节期间举行的斗牛活动(来源:网络)

图6 赫章彝族火把节上的娱乐活动

图7 赫章彝族火把节上的弹唱

火把节期间举行的祭祀、文艺体育、社会交往、产品交流四大类活动是彝族文化体系严整、完备的集中体现。彝族火把节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覆盖面广,影响深远。火把节充分体现了彝族敬火崇火的民族性格,保留着彝族起源发展的古老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火把节是彝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标志性的象征符号之一,也是彝族传统音乐、舞蹈、诗歌、饮食、服饰、农耕、天文、崇尚等文化要素的载体。火把节对强化彝族的民族自我认同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火把节对于彝族人民与各民族交流往来,以及促进民族团结都有现实作用。

编辑:江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