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中国节: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生活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由于历史上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各农业社区依据节气安排农事日程,举办节令仪式和民俗活动;民众安排家庭和个人的衣食住行。
图2 “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生活”展现场
图3 现场展板:春天的六个节气
图4 现场展板:夏天的六个节气
图5 现场展板:秋天的六个节气
图6 现场展板:冬天的六个节气
图7 媒体在展板前进行直播报道
本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特设“中国节——民众节庆 文化盛会”板块,首次将中国二十四节气作为独立内容集中展示,分春、夏、秋、冬四个部分进行介绍。
展演信息
展演名称: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生活
展演时间:6月10日—6月11日
展演地点: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时空旅广场
图8 节气民俗表演项目:春节·旱船
图9 节气民俗表演项目:春节·舞狮
图10 节气民俗表演项目:春节·舞狮
200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石阡说春被列入该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2014年,三门祭冬、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安仁赶分社被列入该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图11 节气民俗表演项目:清明·都江堰放水
图12 节气民俗表演项目:端午·望丛赛歌会
图13 节气民俗表演项目:中秋·高山族托球舞
此次展演采取静态展示和精彩的活态表演相结合的方式,选取有代表性的节气民俗表演项目,以及与节庆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演,如:北方庙会的“中幡”表演,庆丰收的朝鲜族“象帽舞”等,让观众更加深刻地体会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与含义。
图14 北方庙会的“中幡”表演
图15 庆丰收的朝鲜族“象帽舞”
图16 庆丰收的朝鲜族“象帽舞”
图17 展演现场的侗族大歌表演
图18 展演现场的歌舞表演
更多展览展演现场详情,请继续关注本网“非遗节系列报道”。
(文字:江晓雯;图片:江晓雯、邓雪晨、周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