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2005年12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以下简称“遗产日”)。2016年9月,国务院复函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自2017年起,将“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遗产日的设立是我国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凸显了国家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图1 2013年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现场(摄影:海岸)
自2006年以来,文化部连续11年设定遗产日主题,围绕主题举办系列宣传展示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全面展现文化遗产魅力和优秀保护成果,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工作。2017年6月10日是调整后的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文化部确定的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
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过去11年里遗产日的活动主题,看看在不断变化的主题背后,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历了哪些进程,又有着怎样的阶段性特点。
图2 2013年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展演现场(来源:网络)
2006年6月10日为首个“遗产日”,活动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2007年6月9日为第2个“遗产日”,活动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
2008年6月14日为第3个“遗产日”,活动主题是:“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2009年6月13日为第4个“遗产日”,非遗活动主题是:“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
2010年6月12日为第5个“遗产日”,非遗活动主题是:“非遗保护,人人参与”;
图3 2007年文化遗产日演出(摄影:曹娟)
2011年6月11日为第6个“遗产日”,非遗活动主题是:“依法保护,重在传承”;
2012年6月9日为第7个“遗产日”,非遗活动主题是:“活态传承,重在落实”;
2013年6月8日为第8个“遗产日”,非遗活动主题是:“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
2014年6月14日为第9个“遗产日”,非遗活动主题是:“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
2015年6月13日为第10个“遗产日”,活动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2016年6月11日为第11个“遗产日”,非遗活动主题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
(文字:朱颖;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