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0   星期六   农历三月十二   谷雨 谷雨
陆永江:“总理买过我绣的刺绣”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王学思 创建时间:2020-08-28 09:18:00

6岁,对于生活在侗乡的绝大多数侗族女孩来说,是一个可以依偎在奶奶或者母亲身旁,一边哼唱着侗歌、一边有样学样拿针绣花的年纪。然而,在陆永江6岁那年,家里突发的一场火灾,带走了一切本应属于她的童年快乐。当时,她身上多处烧伤,右手食指还落下了残疾,因为指关节无法活动,所以手指不能自然伸直。然而,她没有向命运低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

from clipboard

陆永江

陆永江出生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永从镇上寨村的一个侗族家庭。在她的记忆中,自那场意外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与她为伴的是身心的伤痛、行动的不便和隐藏在亲人们表情和言语之中的小心翼翼、校园里小伙伴们的不理解甚至是奚落……

尽管命运和陆永江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但种种遭遇非但没有让她自暴自弃、丧失自信,反而塑造了她坚毅的性格和做事执着的态度。大学毕业后,陆永江成为了家乡一所学校的代课老师。或许,在大多数人看来,接下来结婚、生子按部就班地过平凡的小日子就是最好的归宿,但命运对她的历练仿佛并未停止,她似乎总是被生活推搡着,去挑战不可能。

比如,10年前,连针都拿不稳的她选择了从头开始学习侗绣。

第一块绣片

在侗寨,侗族的传统文化非常自然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妇女们多是侗绣高手,男女老少十分钟爱唱侗歌、演侗戏。陆永江就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她的母亲不仅绣功一流,而且是当地著名的侗族歌师。从小耳濡目染的陆永江侗歌唱得也极好。2008年大学毕业后,她除了在学校里教授侗族音乐外,还常常作为领队带领村里的妇女和孩子参加黎平的各类歌唱比赛,而且每次都能拿奖。

看到妇女和孩子拿奖后脸上露出欣喜表情时,陆永江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但她也发现,这种开心的笑容往往只能持续一两天,毕竟贫困、留守等问题在那时仍然“纠缠”着大多数的侗乡人。于是,陆永江就琢磨着能否把妇女们做的刺绣卖出去,帮她们改善生活。然而,因为她自己并不会侗绣,妇女们不相信她能把刺绣换成钱,而且在给买家介绍刺绣时她也的确讲不太清楚其中运用了哪些绣法、图案里蕴含着什么样的故事等,所以最终这个念头只得放弃。

陆永江家里有姐妹三人,作为长女,陆永江的手一直是母亲的遗憾。二妹已远嫁,年轻的三妹对刺绣丝毫不感兴趣,母亲高超的刺绣技艺就这样没有了后继之人。日积月累,这件事成了母亲的一块心病。2010年,母亲确诊患了癌症,这让孝顺的陆永江遭到当头一棒,“不能让母亲就这样带着遗憾离开”,她深思熟虑之后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从头开始学习侗绣。

刚开始时,她无法伸直的食指根本拿不住针,好不容易夹住了,却又找不到适合下针的地方。对于普通人而言,一开始学做刺绣考验的是悟性、审美和模仿能力,而对于陆永江来说,最大的考验是她能否有毅力坚持下去。终于,她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块绣片——一个很小很小的侗族鼓楼图案。

陆永江忐忑地把自己的绣片拿给母亲看,只希望生病的母亲能够开心一点。然而,母亲没有笑,也没有多看几眼,只是点了点头,放下绣片就走开了。后来,陆永江发现,母亲背着她在厨房里默默流泪。

母亲流泪是心疼,更是无力,因为她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让女儿学好刺绣。陆永江唯一能做的就是苦练和不断学习。她索性辞去了工作,一心钻研刺绣,甚至偷偷到黎平各个乡镇的村寨里寻找老绣娘拜师,学习不同的侗绣绣法。

第一次被鼓励

from clipboard

2015年2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彦婷刺绣坊,与陆永江亲切交谈。

拜师学艺并非像陆永江设想的那般顺利,甚至,连她身边的朋友们都不能理解她。

“为什么要辞了工作去学刺绣,你是不是在镇上混不下去了?”

“现在不都是机器绣了嘛,谁还要你那手工的。”

“学了刺绣,你最后也卖不出去的。”

过去在侗乡,小孩子的背带、节日的盛装都是妇女们亲手绣制,刺绣手艺的高低一眼就能看出来,谁都不希望自己教出来的徒弟给自己丢脸。所以,看到陆永江残疾的右手,村寨里的老绣娘们都失望地拒绝了。

“我们刺绣都是用右手,你这右手怎么刺绣呢?”

“我看你拿针都很吃力,你还是不要做这行了。”

不服输是陆永江自小就磨练出的一种性格。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陆永江一遍遍地往老绣娘的家里跑,帮她们干农活、剁猪菜、洗菜,用一片诚心感化了一位位老绣娘。许多寨子并不通车,她就自己骑三轮车去。如今,她已经记不得四处求学的那段时间里走了多少路,摔过多少次跤,翻过多少次三轮车,她只记得那段起早贪黑、苦苦练习的时光。越吃力,她就越用功。功夫不负有心人,陆永江残疾的右手不仅能拿得稳针,还能绣得漂亮。她跑遍了全县25个乡镇,学会了侗族刺绣的12种绣法。在丈夫欧邦彦的支持下,2014年的春天,陆永江在黎平创办了彦婷手工刺绣坊。

2015年2月13日,正在贵州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彦婷手工刺绣坊,与陆永江亲切交谈。总理自己掏钱买下了刺绣坊的香包,并命名为“侗族平安手绣香包”。

陆永江说,她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一天。那天一大早,陆永江像往常一样来到彦婷手工刺绣坊,刚开店门准备打扫卫生,许多乡亲就跑来跟她说:“总理来视察黎平大市场啦!”

搞不清楚状况的她,来到店门前张望。只见李克强总理一个店铺一个店铺地和大家握手,一路走过来,走到自己的摊店前竟然停住了。

总理亲切地问:“姑娘,你家的这些作品都是谁做的?”

陆永江激动地说:“总理好!这些作品都是我和我的好朋友们做的。”

总理夸赞说:“做得好。”

让陆永江最难忘的是,总理见她身着侗族传统服饰,便对她说:“姑娘,你身上穿的都是文化。好好地做,要把民族刺绣传承下去。”

这是陆永江从小到大第一次因为刺绣被肯定和鼓励,而且这第一位鼓励她的人竟然是李克强总理,她感到无比欣喜,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干劲儿。

自那以后,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找她来定做衣服、包包的人也慢慢多了起来。陆永江清楚,只有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花心思来学侗绣,才能把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而当务之急是要让村里的人们知道做刺绣也可以挣钱。于是,自2015年7月起,她开始自己出钱在村寨中搞培训。

第一桶金

陆永江没有料到,她的培训大受欢迎,每次的培训场地都挤满了妇女,原本准备的布、线、剪刀常常不够用。陆永江说,看到大家非常积极地参与做刺绣,仿佛太阳出来了,能感受到暖暖的阳光。

或许,更灿烂的晴天总是在拨开乌云后的那一刻。随着绣娘队伍的壮大,销售压力也来了。怎么把大家做的东西卖出去?毕竟仅凭她小店的销售量,根本不足以快速支付绣娘们的工钱。陆永江思来想去,决定去北京。

2016年1月初,陆永江和两个好朋友一起坐了三天三夜的绿皮火车抵达了北京。3个女孩连个拉杆箱也没有,傍晚抵达时,一人背着一个大布袋就从北京西站走了出来。寒风吹得陆永江浑身发抖,让她更加忐忑的是,出发前准备的1000块路费一路上已经用得七七八八,只剩下176块钱了。

“我们得去卖绣片,否则晚饭、住宿就都没有着落了。可是,要去哪里卖绣片啊?”陆永江陷入茫然。

“姑娘,你们从哪里来的?”迎面走过来一位阿姨,看着她们具有民族特色的打扮好奇地问道。

“我们从贵州来的。阿姨,我们想去卖绣片,您知道能去哪里卖吗?”陆永江像抓住救命稻草般拉住了阿姨的手。

阿姨了解了情况后,建议她们去王府井试试。陆永江根本不知道王府井在哪里,想到手心里攥着的不多的钱,她知道此刻必须赌一把,于是上了一辆出租车直奔王府井。看着计价器上的数字一点点跳到了90多块钱时,车终于停了,陆永江松了一大口气。

陆永江说,那天绝对是上天眷顾,当她们抵达王府井,把包里的绣片一片一片摊开时,刚好迎面走过来4个外国游客,对她们的绣片很感兴趣。一位好心的店铺老板递给陆永江一个计算器,她比比划划地告诉外国游客:“一个绣片卖300元。”

陆永江不懂外语,只听见外国游客说:“No,no,no!”然后,他们以每个绣片500元人民币的价格买下了十多块绣片。握着5000多块钱,陆永江知道今晚她和伙伴们不会饿肚子,也有地方睡觉了。

那天晚上,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她们就把背去的绣片、绣线全都卖完了,挣了2万多块钱。一百的、五十的、十块的、五块的……钱装了满满两个塑料袋。这是3个农村姑娘第一次见这么多钱,她们欣喜若狂。陆永江那晚抱着两袋钱躺在床上,一夜无眠。她心里反复想着,姐妹们的刺绣终于走出大山、走出贵州了。

第二天,三人高高兴兴坐着绿皮火车回了家。把工钱一一付给绣娘后,她们还剩下一万多块钱,陆永江又用分红的方式把余下的钱再分给大家。也是那一次,村里的妇女们再一次认定了陆永江的能力和人品。再后来,陆永江就和绣娘们一起搞起了合作社,大家的干劲儿越来越足。

第一次学手语

陆永江的身上有着一种侗家姑娘爽朗、果决的闯劲儿,与此同时也不乏细腻、温暖。

随着外省的订单越来越多,陆永江在多个乡镇成立了刺绣合作社,发展了7个扶贫车间,带动了2000 余人一起做刺绣。也许因为自己也是残疾人的缘故,陆永江格外关注残疾妇女的脱贫。

聋哑人石田芳是小寨村的贫困户,因为不能外出打工,收入很低,家里的电器就只有结婚时买的电饭锅和电磁炉。村里人都知道石田芳的刺绣做得又好又快,但都觉得她性格比较孤僻,也没什么朋友。

陆永江特别能够理解那种孤独感,她想帮石田芳,但是几次拜访,都吃了闭门羹。内心脆弱的石田芳觉得陆永江可能就是来看她笑话的,所以一直锁着门躲在屋里。于是,陆永江就跑去黎平县特殊教育学校花了好长一段时间专门学习了手语。终于,在陆永江第12次登门的时候,石田芳被打动了。走进石田芳的家,看到满屋子的精美的刺绣,陆永江也震惊了,自己的一切努力都值了。如今,石田芳的家不仅脱贫了,她也变得更开朗活泼,甚至还成了刺绣坊广场舞队的骨干。

陆永江说,在她身边还有许多像石田芳家这样需要帮助的家庭,于是她征得了妇女们的同意,将合作社盈余的一部分钱集合起来,成立了扶贫爱心基金,为绣娘们家里考上大学的孩子提供助学金。

编辑:chen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