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布沟位于中国西南部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的错那县,崇山峻岭间,一条巨大的峡谷蜿蜒向南延伸,雪山、森林、草地、河流、田园牧场是那里最经典的风景,门巴族人和藏族人在那里和睦相处。这组系列报道,我们将带您走近勒布沟的麻玛乡,一起去感受那里的生活场景和风土人情。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带您走近门巴族萨玛酒歌歌手――次仁群宗。
遇到次仁群宗的那天,我们正在勒布沟麻玛乡大片的青稞地边采访。不远处,一阵阵的歌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歌的曲调与传统的藏族歌曲不同,高昂悠扬,令人陶醉。当地人告诉我们,这是门巴族特有的民歌,叫做萨玛酒歌。寻着歌声,我们走进一片青稞地,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农田里耕种,一边劳动,一边放声歌唱。
这位唱歌的人,就是今天我们节目的主人公、门巴族萨玛酒歌歌手次仁群宗。她今年45岁,但看起来很年轻。由于常年在地里劳作,她红润的皮肤被晒得黑黑的,明亮的眼睛,说话时一闪一闪的。和当地许多老百姓不同的是,她与我们交谈的时候丝毫没有羞涩,唱起歌来一直在微笑,让我们感到她的自信。看我们带着摄像机、照相机等采访设备,次仁群宗邀请我们一定要到她的家里去采访,因为她想换上唱萨玛酒歌时的门巴族盛装。
不巧的是,这几天正是当地政府规定的砍柴时间。次仁群宗的丈夫也在山里打柴禾。为了呼唤丈夫回来开门,次仁群宗对着大山深处吹了几声长长的口哨,这是这里的人们在山里的联系方式。不过山上并没有口哨声传回,这代表丈夫已经走远。次仁群宗颇感遗憾。但为了配合我们的拍摄,她特地向邻居借了门巴族的帽子戴上,并向邻居借了房子请我们进去坐坐。
勒布沟位于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的南麓,那里的平均海拔只有2900多米,是中国一个人口较少的民族--门巴族人集中居住的地区之一。门巴族人喜欢用歌声抒发情感,坦露心声。次仁群宗说,萨玛酒歌最早只是在喜庆酒宴上唱,后来被越来越多的门巴族人在不同场合传唱。在她父母那一辈,无论是在聚会、婚宴、农耕还是在放牧的时候,大家都会演唱萨玛酒歌。之所以被称为酒歌,是因为唱歌的时候一定要伴随着美酒。说着,次仁群宗为我们倒上了邻居家亲手酿制的青稞酒,让我们一边喝酒,一边听她讲述有关萨玛酒歌的故事。
相传萨玛酒歌是一位名叫拉不热的人创作的。他一生用歌声带给人们欢乐,最后他坐化成佛,成为门巴族传说中的歌神。萨玛酒歌调式共有两种,歌词则千变万化,内容有的是赞美家乡,有的是男女对唱的情歌,还有的则是反映旧西藏社会阶级矛盾。可以说,萨玛酒歌记录了门巴族人的生活与精神状态,反映着门巴族历史的变化。
不过,在次仁群宗看来,萨玛酒歌的歌词更像是一首诗。因为歌词多数时候是7个字或9个字组成一句。次仁群宗说,闻名遐迩的六世达赖喇嘛--门巴族人仓央嘉措就是出生在这里,他从小受萨玛酒歌的影响,因此诗作中也有着萨玛酒歌的影子。
次仁群宗的家乡在麻玛乡的邻乡基巴乡。在她儿时,萨玛酒歌的流行度很高,无论年长的,还是年轻的,几乎人人会唱。她的父母都是萨马酒歌的歌手。在她的记忆中,每次和父母一块放牧,父母总会给她教萨玛酒歌:“我从小特别喜欢唱歌,门巴族的歌曲就是萨玛酒歌,我就慢慢学了,自己很有兴趣。我是从15、16岁的时候开始学唱的,在放牧的地方跟我父母亲学到的,那个时候勒布沟流行萨玛酒歌,大家都在唱萨玛酒歌。”
20多年前,次仁群宗从基巴乡嫁到了邻乡麻玛乡。这里的萨玛酒歌歌手并不多,于是,会演唱四五首萨玛酒歌的她,也成为那里唱萨玛酒歌最多最好的人。因为歌唱的好,次仁群宗还有个人尽皆知的汉语名字――“相当”,意为“相当好”。如今,这个名字一传十十传百,乡里人一看见她就会叫她的这个汉语名字。
现在,如果乡里有人举办结婚典礼或是在节日举办庆典活动的时候,人们都会请她过去唱歌助兴。如果有旅游团来到勒布沟,导游也会请她过去唱一曲,让游客感受原汁原味的门巴族文化。
次仁群宗平时也会利用闲暇的时候教邻居和朋友演唱萨玛酒歌。但由于萨玛酒歌曲调很长,加之门巴族没有文字,很多歌词并不容易记忆。因此传承的方式只能采用口口相传。次仁群宗说,在乡里,虽然大家都听过萨玛酒歌,也有人会哼唱一部分,但能完整唱下来的人却很少。“萨玛酒歌不容易学,曲调很长。演唱的人本身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嗓音条件,否则演唱的时间太长唱不下来。我原来在劳动的时候教朋友唱,让他们一块学。他们词虽然记住了,但是老跑调,一会儿就忘了。”
更让她感到担忧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日渐丰富。一些流行文化也不断涌入了勒布沟这个偏远的小山沟,大大降低了萨马酒歌的传唱度:“时代发展了,人们的文化丰富多彩,不光是萨玛酒歌流行,流行歌也来到了我们勒布沟,也很流行。”
次仁群宗说,这几年,为了不让萨玛酒歌失传,当地政府曾组织她和其他萨玛酒歌歌手去拉萨录制过唱片。去年,她还应邀到过北京,参与录制西藏民歌选集。这个选集记录了西藏各地的民歌,次仁群宗演唱的歌曲,就代表了门巴族民歌。除此之外,当地政府还请专人用藏语记录下了萨玛酒歌的歌词。
不过,次仁群宗觉得这些还不够,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萨玛酒歌一代代的传唱下去。她说,现在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在麻玛乡成立一个萨玛酒歌社团,由她做老师,教一些年轻人演唱萨玛酒歌,把自己掌握的民族遗产一代代传下去:“我希望成立一个演出队或社团,我特别愿意去教,我有这个信心把年轻人凑到一起,鼓励他们学习萨玛酒歌。因为,作为门巴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我有责任把文化传承下去,希望萨玛酒歌可以流传下去。”
由于次仁群宗的农活还没有干完,所以在采访结束后,我们又将她送到了青稞地里,并和她告别。我们还没走多远,田地里又传来了她的歌声,随声附和的还有在附近干活的朋友们,虽然她们的歌声还透着青涩,音调和节奏也不如次仁群宗熟练,但在我们听来依旧是那么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