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11-01   星期五   农历十月初一   
龙氏木雕船传人-龙从发
作者:1787 创建时间:2009-03-16 13:36:32

龙氏木雕船传人-龙从发

记者毕云 通讯员朱林飞 记者尚炜摄

龙从发在江边对着过往的船写生

老伴是龙大师的好帮手,他作品上的帆都是她做的

几十年的木雕创作,让他的十个手指变了形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与龙从发亲切握手


    
    出场人脸谱

    龙从发:男,71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湖北木雕船工艺的传承人,与其父的共同作品《端午龙舟》至今仍是人民大会堂湖北厅的珍贵展品。

    2009年2月,龙从发进京参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其参展作品《隋代大龙舟》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藏。

    3月12日,我们来到汉阳某小区,拜访刚刚从北京参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回来的龙从发大师。不大的二居室,到处都是一个木雕世家的标记。门禁电话上,有个精美的木雕套子;进门的一块墙上,贴了一块镂花的木护板,墙上的开关非常自然地被镶嵌其中。龙老的老伴说,前几年孙子们小,调皮,总把白墙蹭成黑墙,龙老就弄了这块护墙板;地板上有把小木椅,椅背上有着精美的镂空雕花,看样子不是买的成品……“不用看了。除了油和米,我家不用买什么东西,所有东西,都是我这个老木匠做的。”龙老幽默地说,宏亮的嗓门带着宜昌乡音。

    龙老这个“老木匠”,可不是一般的木匠哟,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目前全国仅365人有此称号,堪称“国宝”。

    父子奉命做“龙舟”

    谈起自己的从艺经历,龙老感慨万千。“几十年了??。”

    龙从发祖籍宜昌,祖父和父亲都有一手好木雕手艺。因家住长江边,码头林立,船多,他们的木雕作品以船为主。解放前,龙从发的父亲龙云华已是远近闻名的民间艺人,“龙哑巴木雕船”声名远扬(龙云华为聋哑人),1956年,龙云华还被省政府授予“湖北民间老艺人”称号。

    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龙从发别无选择,传承家族手艺是他的责任。8岁开始,他就给父亲打下手,帮忙拉锯下料,他童年的玩具就是父亲工具箱里那些稀奇古怪的工具,12岁正式跟父亲学艺。

    父亲不会说话,那双灵巧的手就是他的语言。龙从发做了一件不错的小作品,父亲就会竖起大拇指鼓励;龙从发调皮了,或者做出的作品不行,父亲扬起大手,弯起手指给他来个“挖脑壳”。“头上经常这里鼓包那里鼓包,疼得很呢。”龙老摸着满头的银发,似乎在找几十年前被父亲打起来的包。

    1959年,龙从发跟着父亲从家乡宜昌来到武汉,当时他们父子是奉湖北省政府之命来完成一项政治任务的:为人民大会堂湖北厅制作工艺摆件。他们父子主创的木雕作品《端午龙舟》成了父亲龙云华最后的杰作,至今仍珍藏在人民大会堂湖北厅。“那上面还镶着象牙呢,非常美。送出去之后,我就再没见过它了。”龙老略带一点遗憾地说。几十年来,他虽然多次去北京,也有幸进过人民大会堂,但却无缘再见一次自己和父亲的那件杰作。

    政治任务完成之后,龙从发恋家,曾想回宜昌,但他回不去了,组织上安排他去了武汉市工艺雕刻厂。

    辞官还做“老木匠”

    龙老跟我们聊时,只要不谈及自己的创作,他就特别放松,像个邻家退休老头在摆龙门阵。不经意间,龙老泄露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原来,龙老还曾经当过官呢。后来为了专心创作,他主动辞了官。

    1973年,龙从发入了党,第二年又当上了管生产的副厂长。没两年,他又被组织调到同系统的烟花器材厂,职务还是管生产的副厂长。“我只会做木雕船,哪懂鞭炮啊?”龙从发非常不安,生怕手艺丢了。1977年―1979年他又被派往当时的洪湖县知青点带队,管理二轻局系统的知青。“幸亏下去知青点了,不然,也许早就没我这个人了。”龙老感叹着说。原来,就在龙从发以烟花器材厂副厂长身份在洪湖知青点带队期间,厂里发生了一场特大生产事故,4名职工被当场炸死。事后,职工们说,龙厂长逃过了一劫,因为谁都知道,以龙从发的性格,身为管生产的副厂长,一定会身先士卒的,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1979年,龙从发深过一番深思熟虑,向组织打了辞职报告,请求以普通职工的身份回工艺雕刻厂。

    回到工艺雕刻厂后,龙从发担任设计组组长。从此,他的创作进入了“井喷”状态。第二年,他就做出了一对龙凤舟,后被美国收藏家购走。至今龙老仍颇怀念那对作品:“红木的,龙和凤背上的黄鹤楼,是按老楼做的,三层。几好的东西哟,做了将近半年呢,当时厂里才卖了五六千元,那美国人拣大便宜了。”

    谈起另一件作品,龙老又是另一种心情,很欣慰,很自豪。龙老指着那件作品的照片对我们说,这是一组黄鹤楼群,黄杨木的大件,1986年,他带着徒弟做了二三个月才完成,是武汉某高校定制的,作为赠送香港邵逸夫先生的纪念品,感谢邵先生捐资修建逸夫楼。

    被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的《五牙古战舰》也是龙老的得意之作。

    带徒传艺是心愿

    我们发现,封闭的阳台处,一张破桌子上那件未完工的作品很打眼,龙头凤头并排。龙老说:这是龙凤连体船,打算给它取名‘龙凤呈祥",也是和谐社会的寓意吧。”

    想不到,小小的阳台,竟一直是他的工作室。

    龙老所在的厂垮了之后,他每月只拿几百元社保金,这两年逐年加,也才加到一千挂零,老伴更少,每月不到一千元。老两口的这点收入对搞木雕艺术来说,远远不够。现在,好一点的原材料,一立方几十万元。

    我们聊起跟龙老身份一样的工艺美术大师,身价过亿,住豪华别墅,龙老很淡然地说:“不跟人比那个,我只想有间自己的工作室,做梦都想。”最近,龙老终于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口区文化局要为龙老提供一间工作室。

    龙老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带徒传艺。几十年来,他带过五六十名徒弟,包括他自己的一儿一女,但为生计所迫,徒弟们纷纷改行。武汉木雕船虽然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却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连自己的儿女都不想学,还谈什么传承?如果有心灵手巧的残疾人想学,我都愿意带徒。”龙老忧心忡忡地说。

    2月的北京展览,让龙老很振奋,北京、天津、山东等地都抢着请他去,条件由他提。但他舍不得离开湖北,他想把龙氏木雕船这独门绝技留在湖北。

(来源: 荆楚网)

(编辑:望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