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04   星期六   农历三月廿六   
非遗云聚会 “徽”家过大年
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1-01-21 18:24:00

根据中央宣传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统一部署安排,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协办,快手、抖音、微博、酷狗等网络平台参与,“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于1月20日(农历腊月初八)已正式启动上线。

from clipboard

此次活动以线上形式开展,支持各地以系列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对各地符合当地疫情防控规定、可以在当地举办的民俗活动,从筹备到进行的全过程及相关年俗场景进行拍摄记录,上传至平台活动专区集中展播,并支持网友参与拍摄上传、互动交流。

按照活动要求,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了本地区“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方案,遴选出走太平、徽州板凳龙等8个项目参加“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目前视频已陆续上线,敬请大家关注我省各地文化和旅游局、非遗保护中心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和相关新媒体平台,了解本地区“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活动详情。希望大家在与家人团聚的同时,也多为家乡的年俗、美食、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代言、点赞!

一、滁州市全椒县

活动名称:云游全椒走太平

项目介绍:走太平,又名全椒走太平,是全椒县独有的传统民俗,自东汉开始传承迄今,盛况不衰。每逢正月十六这一天,倾城男女都要到太平桥上走一走,放烟花、燃炮竹、烧高香。沿途街道多有灯展、戏曲表演、手工艺展示等各种娱乐活动。人山人海,万人空巷。现影响已扩大到周边省市及国外。走太平传统路线为三桥两街。走三桥,取积玉桥之“玉”,红栏桥之“栏”,太平桥之“平”,即谐音“遇难平”,意为遇到困难皆可平定;走两街,取袁家湾之“袁”,太平大街之“平”,谐音“团团圆圆”“平平安安”。这条传统线路中,三桥一桥更比一桥高,表达人们对步步高升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活动方式:短视频推送及现场直播

短视频内容:全椒走太平之前的准备工作及往年盛况

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账号

 


二、阜阳市临泉县

活动名称:抬阁(肘阁抬阁)

项目介绍:一种集民间戏曲、民间美术、民间舞蹈等为一体的民俗形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民俗类项目。主要流传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阜阳市临泉县及周边一带。临泉肘阁抬阁成型于明代,据当地老艺人讲述,明中期曾有一班艺人在临泉等地,以上下配合、边走边舞、新巧灵活的增高演出方式进行戏曲表演,很受百姓欢迎,后该表演形态逐渐在当地传承保留。寿县正阳关肘阁抬阁是明清时期自山西、河南一带沿颍河流域传入,后吸收当地音乐、戏剧等元素,逐渐成为当地一种重要民俗活动。

肘阁抬阁由两种不同的表演形式构成。抬阁由2至8名青壮年抬着一些固定在支架上的小演员,演员着戏服按规定角色表演动作。肘阁由抬阁演化而来,由表演者和支撑者两部分组成,支撑者多为青壮年,着戏服,在身上绑牢一个特制铁支架,铁架在手臂一侧向上延伸,高出头项,以袖遮掩,支撑表演者站立;表演者多为4-6岁少儿,着戏装扮戏剧故事人物,一只腿绑缚在铁架上固定不动,另一只腿可配合手臂摆动表演。表演时,一般肘阁在前,抬阁在后,演员根据需求演出地方小戏,剧目多源于当地流行的戏剧故事、历史传说等,如《三国》、《水浒》等,随着艺人们的不断创新丰富,现代题材的剧目也有所增加。演出时由民乐八音班伴奏,包括锣、鼓、镲、笛等,后因笛子的音量小,演出时部分演员及远处观众很难听清,因此增加了声量较大的笙与唢呐。肘阁抬阁多在农闲、年关、节庆时表演,热闹喜庆,乡土气息浓厚。

活动方式:短视频推送

短视频内容:抬阁(肘阁抬阁)活动流程,包括艺人制作肘阁桩子上面的装饰、练习肘阁动作及套路、肘阁艺人切磋排练肘阁节目、踩街、肘阁抬阁演出等。

阜阳市非遗保护中心官方账号

快手

三、宣城市绩溪县伏岭镇

活动名称:“秋千抬阁迎春来”伏岭镇民俗活动展演

项目介绍:花车转阁是流行于宣城市绩溪县伏岭镇湖村一带的一种民俗活动,又称“秋千”“歌架”“车轮歌”等,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据当地传说,源于清嘉庆年间村中商人自浙江一带引入。经改造道具和调整演出内容后,成为当地“观音会”迎神仪仗队的重点游艺活动。后观音会停办,但花车转阁活动保留传承至今,并不断吸纳当地民间戏曲、歌舞等元素,逐渐成熟、完善,逢传统节日、庆典或重要民俗活动时作为游行方队之一参与演出。

最大特色在于转阁道具。多为木制,4根长约3米的木柱安装在底台上,连同顶棚一起构成外部框架,中间一轴穿过直径约3米的木条制成的轮,总体呈水车状,轮骨上设置6—8个小座椅,6—8名年幼女童分坐其中,着戏服,化戏妆,手捧花草。表演时,8名体壮男子抬起阁身,另有4人以手搬转车轮,坐在椅子中的小演员随轮轴转动而上下转动。锣鼓乐队随行伴奏,渲染气氛,场面欢快热闹。

活动方式:短视频推送

短视频内容:展示秋千抬阁的细节特征以及本项目传承人的具体情况。

活动时间:春节期间初一至初七(时间根据当时疫情情况稍作调整)

活动地点:湖村章氏祠堂内

绩溪县文化馆官方账号


四、宿州市砀山县

活动名称:非遗过大年、年画贺新春

项目介绍:砀山年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距今200余年。2010年列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砀山当地,年画俗称“画片”,民间有年节期间贴画片、供神像、尊先祖、祈吉祥的习俗,过年过节时用于装饰环境。风格上受山东潍坊和河南朱仙镇年画的影响,又有自己特色。表现方式多样:木版年画以木质细腻、宜于雕刻的砀山梨木为母版,线条粗实淳厚,色彩艳丽庄重;对开年画用水彩纸和水彩、水粉颜料并辅以炭精粉擦拭面部和手的阴影部分,人物面部表情丰富、生动;手绘年画色调浑厚明快,对比强烈,手法夸张,画面饱满紧凑,虚实相生。内容多表现喜庆、吉祥、辟邪、忠孝节义、望子成龙等。种类有门画、灶画、墙画、独幅年画、中堂年画、对联年画等。代表作品有《门神》《灶王》《判官》《关公》《五子登科》《二十四孝图》等。

活动方式:以砀山年画为载体,开展年画进社区、进福利院活动,现场送年画,增加节日氛围。

活动地点:砀山县文化馆古城曲艺厅

活动时间:2021年2月3日—2月9日

砀山县文化馆官方账号

抖音

五、淮北市

活动名称:剪纸 —“小年送福”

活动内容:小年送福活动是淮北地区传统民俗中重要的一笔,“送福”也叫“纳福”。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民间以接纳福字剪纸窗花、吊钱、灶老爷年画为主的活动,俗称“接福纳祥”。有着吉祥喜庆气氛的窗花、吊钱要和年三十的春联一起张贴、悬挂。

组织淮北市“宗氏剪纸”“陈氏剪纸”非遗传承人,向淮北市民现场展示淮北民间剪纸的技艺,在教授特定民俗剪纸纹样的互动体验中突出“我们的节日”,将原汁原味的中国年味送出去。活动结束时,现场制作的剪纸作品赠送给医务工作者、交通及运管人员、环卫工人、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和广大市民。此外,现场向市民宣传《非遗保护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安徽文化云平台用户注册推广。

活动地点:淮北市万达商业广场

活动时间:2021年2月4日

淮北文化旅游体育局官方账号

抖音

六、黄山市歙县

活动名称:叶村叠罗汉

项目介绍:流行于黄山市歙县三阳乡叶村一带的一种民间杂技,已有500多年历史,旧称“踏肩”,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相传明代末年,惠安和尚云游至叶村西寺院,后金榜题名,中头名解元,皇帝赐“解元寺”匾。太平天国期间有残兵溃退此处,纵火围烧寺院,寺僧奋勇抵抗,无一幸免。当地人为祭奠惠安法师及众僧在天之灵,保佑百姓平安吉祥,每逢农历闰年元宵节开展堆叠罗汉表演。经代代相传,现今在重大节庆、民俗活动中表演。

表演者均男性,罗汉妆分为下架、二架、三架、小顶等类型。下架多为年长者,以红、白、黑三色绘大块脸;二架多为年稍长者,加蓝、绿两色,绘五色碎脸;三架多为年轻者,开脸同二架;尖顶为年幼者,绘金脸,又称“金顶”。表演时通过骑坐在下层人肩上的方式实现叠高,并有伏、仰、卧、拉、撑、支等组合造型,变化多样、惊现刺激,极具粗犷、阳刚之美。共有66套程式造型,多与徽州民间建筑和生活方式、用具等相关,富有民俗内涵。每一套路均用大小唢呐、京胡等器乐伴奏《小开门》曲牌,以锣鼓《四击头》结束,两种套路之间以锣鼓《慢长锤》过渡。

活动方式:短视频推送

短视频内容:以非遗传承人作为主线、展示叶村叠罗汉前期准备及表演过程,展现叶村叠罗汉民俗活动中,古徽州人民智慧和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歙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官方账号


七、芜湖市无为市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活动名称:无为鱼灯“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

项目介绍:无为鱼灯形成并流布于无为县黄雒河、裕溪河等水域一带,该区域紧临长江,河道密布,渔业历史悠久,每年正月期间,当地村民常以玩鱼灯的形式祈求渔业丰收,并希望驱邪逐疫,后逐渐演化为一种内涵丰富、仪式规整、舞蹈套路较完备的民间灯舞。具体形成时间无文献资料可考,据当地传说,北宋仁宗年间,无为县曾向朝廷敬献鱼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

无为鱼灯一般由八盏灯构成,灯架由鱼头、鱼肚、鱼尾三部分组成,灯面颜色鲜艳,绘有装饰图案;灯内置蜡烛或彩灯,夜晚通透明亮,十分美观。不同村落的鱼灯,鱼的种类、灯身所绘图案及象征意义等有所不同。玩灯前,需进行祭祖、开光等仪式,玩灯时,每条鱼灯由2-3名青壮年男性轮番舞动,舞蹈动作约有20多种,如“游场”、“戏水”、“金龙抱柱”等,主要源于对鱼游动时摆尾、翻身、沉浮、聚群、嬉戏等各种形态的模拟,同时由锣、鼓、钹等传统乐器通过组合与速度变化配合舞蹈动作,渲染表演氛围。收尾时,八盏鱼灯摆成“天下太平”字样。收灯后,灯架一般由玩灯人分别保存供奉。

无为鱼灯旧时流布广泛,很受民众欢迎,有谚语称,“烧香打蘸,抵不上红灯(鱼灯)一绕”,当前存续状态较好的主要有无城镇黄雒社区潘家鱼灯、八里村任家鱼灯等。主要以父传子、叔传侄的方式传承,其经费来源主要为村民自筹,由于扎灯玩灯费时费力,一般在资金人员均较为充足时方组织玩灯,玩灯时间也有长有短,视具体情况而定。

活动方式:短视频推送

短视频内容:从鱼灯制作、舞蹈等方面展现鱼灯艺术魅力,让更多群众了解鱼灯起源与历史,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芜湖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账号

抖音

八、黄山市休宁县

活动名称:徽州板凳龙

项目介绍:休宁县鹤城乡右龙村元宵节舞板凳龙活动已有500余年的历史,目前已经成为该村村民约定俗成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舞龙活动的牵头人在腊月里组织人采购制作龙头龙尾的材料、焰火炮竹及各节板凳所需的红纸、蜡烛等;正月十二左右请老艺人在祠堂制作龙头龙尾,各家各户自行到祠堂领取红纸、蜡烛等;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下午,龙头龙尾请出祠堂前往村口的龙王庙,各家各户看见龙头龙尾出祠堂后,更换服装、扛上自家的一节板凳,前往龙王庙汇合;在龙王庙举办祭拜活动后,板凳龙在提灯领路人的带领下,进村走街串巷舞到各家各户门口,最后来到村中心广场上进行表演;表演活动结束后,龙头龙尾送回祠堂保管;龙身由各家各户扛回,供在客厅正中,让灯笼中蜡烛自行烧灭后再保管起来。

活动方式:短视频推送

短视频内容:根据舞板凳龙的关键时间、节点,展示板凳龙龙头龙尾制作过程、舞龙队伍出发集合场面、连接板凳龙过程、走街串巷各家各户门前表演、村中文化广场表演等活动过程。

休宁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官方账号


编辑:孙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