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麦是蒙古族声乐艺术的代表性门类,是一种利用个人嗓音的低音持续声部产生的泛音,与低音持续声部形成两个或以上声部的和声演唱艺术。呼麦以赛马、射箭、摔跤等大型赛事活动或祭祀祖先、重大集会等场合为依托,与民众的社会实践息息相关。呼麦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也是传递蒙古族思想情感、沟通社区交流的艺术方式。
2006年,蒙古族呼麦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年来,在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领导下,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为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相继开展了调查研究、抢救性记录和保存、理论及技艺研究,举办各种传承和推广展示活动,出版发行专辑、专著。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与宣传活动,民众对中国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的认识逐渐加强,其社会与文化功能逐渐恢复,呼麦歌唱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传承。
● 社区:为蒙古族所创造、拥有,并进行集体性传承,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盟和新疆阿尔泰山一带的蒙古族社区是主要传承区域。
● 群体: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所、内蒙古艺术档案馆、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呼麦协会。
● 个人:胡格吉勒图、乔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