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首页
学术
论坛
论坛
雄安新区建设须兼顾民俗文化传承
2018.01.11
雄安新区设立至今,“文化先行”理念一再被强调。2017年4月,国家文物局负责人带队赴雄安新区现场调研并部署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同年5月,河北省文化厅下发《关于加强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和保护工作的通知》,启动雄安新区非遗的全面调...
查看更多
深入领会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
2018.01.10
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复兴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可歌可泣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史,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社会变革的社会主义建设史,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改革开放史...
查看更多
节点性与生活化:作为民俗系统的二十四节气
2018.01.10
内容提要:作为农耕时代的特有产物,二十四节气在我国传统时代的民众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实用性、节点性与生活化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其基本性质,不单单只是一种历法体系或者说时间制度,而更是一个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今天,要想更好地保护与传...
查看更多
以流派为支点推动戏曲传承发展——国家艺术基金晋剧“丁牛郭冀”流派人才培训项目的启示
2018.01.05
戏曲流派不仅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戏曲的精华所在。流派传承是戏曲艺术最主要的传承方式,它的薪火相传是纵向的、动态的、流动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去努力推动和开拓。 以晋剧为例,晋剧上百年的辉煌史...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与民俗
2018.01.05
摘要: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指导着农人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围绕着二十四节气中的主要节点形成了众多与信仰、禁忌、仪式、养生、礼仪等相关的民俗活动。本文就节气中所包蕴的传统民俗文化择要分类叙述,并指出我们应自觉地传承这一文明财富,尊重自然时间,尊重生命节律...
查看更多
马盛德:非遗保护如何更好地“走进现代生活”
2018.01.03
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非遗司原巡视员马盛德接受人民网“人民艺术沙龙”栏目采访视频截图非遗大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在当今工业文明为主导的社会,很多优秀的非遗濒临消亡和失传。日前,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非遗司原巡视员马盛德应邀做客人民...
查看更多
项兆伦:传承发展传统工艺,要“用”字引领
2018.01.02
在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工作交流会上的总结发言 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2017年11月17日)同志们:这次工作交流和部分高校的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成果展,让我们和很多参加研培的传承人一样,增强了文化自觉和自信。我们从中看到中华优秀传...
查看更多
专访海南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莫青桥
2017.12.28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
查看更多
中韩两国传统节日文化对比研究——以冬至为例
2017.12.25
引言 冬至既是一个传统节日,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成分,其代表了广大民众的智慧硕果。作为中韩两国极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冬至既生动地反映了中韩两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透射出了彼此在文化方面有着同源异质的深层关系。 国内学术界深受“端午申遗”事件的影响及启发,对...
查看更多
浅析中国南北方的风俗差异及其意义——以冬至为例
2017.12.25
摘要:“冬至”在二十四节气中是最早确立的“二分二至”中的一个,因此在二十四节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冬至”属于岁时节日。所谓的岁时节日主要是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岁时。冬至,起源于周朝,正...
查看更多
1
93
94
95
96
97
19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