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3-09-28 星期四 农历八月十四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首页
学术
论坛
论坛
郭艺丨家门、师门、校门:传统手工艺传承的主要类型
2023.07.28
我国传统手工艺以师徒传承为主要传承方式,以保持技艺传承的完整性和生命力。而今,随着社会发展,工艺传统必然发生变化,由此导致一些传统技艺式微。研究我国传统手工艺发展中制度性的规律,传承是手工艺嬗变的重要因素,由此,笔者用4年的时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
查看更多
毕雪飞 赵咪咪:茶俗的形成、发展与当代传承
2023.07.27
茶在我国的利用主要有药用、食用和饮用,相关茶俗亦随之产生。魏晋南北朝时期,茶俗已经涉及种植、采摘、择水、选器、饮用、赏鉴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至唐宋时期更加兴盛,既有帝王之乐、文人之雅,又有市井之趣,并向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国外传播。传承至今的茶俗,包括以茶为主体...
查看更多
关剑平:中国茶文化的特质及其在日本的传播
2023.07.24
中国的古代茶文化经历了从固型茶和散茶的蒸青末茶制作技艺到用蒸青、炒青等工艺加工叶茶的变迁。唐宋末茶和明清叶茶无论是茶叶形态还是核心制作技艺都完全不同,传承至今的6大基础茶类和再加工茶等传统制茶技艺丰富多彩。中国茶文化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给不同地区带来不同的文化影...
查看更多
孔德平 蔡可:传统制墨的形态结构与文化建构
2023.07.20
墨是中国传统社会记录知识、创作书画作品的重要材料,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墨技艺历史悠久,集中体现了历代墨工精湛的手工技艺,蕴含着中华民族独具的科技智慧和人文情怀。墨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通过从侧重物质属性的材料和形制两个方面的分析,提出墨的本体结...
查看更多
苗族刺绣工艺保护传承与产业发展研究
2023.07.19
苗族刺绣是苗族文化的瑰宝之一,作为中国传统刺绣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图案、色彩和手法,展现了苗族人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世界。苗族刺绣工艺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在苗族传统文化中,刺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被视为礼仪和文化的象征。苗族妇...
查看更多
后非遗时代曲艺的活化与传承(以河南坠子为例)
2023.07.19
曲艺作为我国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和艺术实践的结晶,有着特有的文学结构形式、表演艺术形式和音乐特点,凝结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民风,存留着一个民族和地域特有的文化烙印。因此,对它的有效保护不仅是确保其存在状态,更要通过培养后继人才来支撑它纵向生命力的延续...
查看更多
吴南:透过物质看“非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材料观
2023.07.17
现阶段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及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其材料的选择和宣传对人们的认识形成了重要影响。在对各类物质扩大认知、加深了解的同时,促进了传统手工艺材料发展、演变的惰性的积累,也导致了一种关于传统手工艺材料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认识。这种认识的泛滥...
查看更多
看古老印刷术如何守正创新
2023.07.14
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印刷术,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时,走进保藏古籍版本的兰台洞库,实地察看版本保存收藏情况并强调指出,“这些雕版、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华民族...
查看更多
缑梦媛:空间图式的建构——以明清时期京西灵水村两条轴线的变迁为中心
2023.07.11
京郊村落形成、变迁的历史,是华北研究以及所有乡村历史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近年来历史地理学、社会史学、民俗学、历史人类学对京郊文化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果,但以艺术史为角度,探讨明清时期京郊古村落空间布局的演变与族商和城乡之间礼俗互动机制的联系,还有待深入...
查看更多
王福州:文化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整合及体系建构
2023.07.10
凡体系皆以整合为基础,围绕概念形成核心范畴并完成框架体系的建构。基于二十余年的非遗保护实践,亟须依托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对现有分散的非遗概念表述进行整合,厘清与传统学科门类界线的前提下,形成体系最为核心的范畴与最为基本的关键词。对非遗、文化遗产的深刻认知,正像房...
查看更多
1
2
3
4
5
19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