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1 星期四 农历四月初四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首页
学术
论坛
论坛
苏旭东: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文化表征与传承实践
2025.04.25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运用“编木”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存续于福建省东北部和浙江省西南部。木拱廊桥是这一传统营造技艺的实践成果。木拱廊桥的营造过程贯穿多项仪式,成为乡村的神圣空间。不仅木拱廊桥的营造过程是重要的乡村公共活动,廊桥本身...
查看更多
张君: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审美表达
2025.04.25
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生产传统社会的日用之物,在当代社会也成为审美之物,美学价值凸显。工艺之美,一方面直观存在于器物表面的装饰上,另一方面则蕴含在深层的审美理念中。基于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田野考察,结合文化人类学领域的“具身化”理论,通过对不同工艺进行对比分析发...
查看更多
解构与重构:羌年的再生产
2025.04.25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羌年不断变迁,不断被解构。通过再现记忆场、耦合节庆事象、重构节日内涵,唤醒、延续并建构出新的集体记忆,将个体记忆与民族国家的历史重叠,使得今日之羌年得以重构。在新的神圣空间中,新的集体记忆形成新的凝聚力,由此增强了民众的文化认同,这种文化认...
查看更多
萧放 叶玮琪:春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04.21
作为岁首的春节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在当代语境下,春节作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通过多种方式发挥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
查看更多
李祥林: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把握羌年的意义
2025.04.15
春祈秋报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羌年亦在此列,乃中华年节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整体把握羌年的意义,不可不知晓村寨仪式中经释比之口诵唱的史诗《木姐珠》和《羌戈大战》。两部史诗颂祖唱史,在经年的传承中形成了族群文化认同。这种认同维系着群体社会的精神空间...
查看更多
陈连山:从“日肖”到“生肖”——蛇年谈生肖起源史料的再审核
2025.04.14
十二生肖包含三个基本元素:其一是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相互配合;其二是十二生肖分别用来标识一个人的出生年;其三是相信个人气质和命运受到其出生年生肖动物的影响。这三者缺少任何一项都不是完整的生肖,甚至不能称之为生肖。以此为基础,重新审核目前学界经常用作生肖文化起源...
查看更多
王晨阳: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角度认识春节的文化意义、社会功能和当代价值
2025.04.14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视角对春节的重新认识。在文化意义层面,春节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
查看更多
郝庆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论述中的重大创新论断
2025.03.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系统回答了“为什么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什么样的文化遗产”“怎样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时代文...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与性别平等:从春节申遗成功说起
2025.02.12
春节申遗成功引发热议,春节申遗的申报书对性别平等的表述同样引人注目。申报书中明确指出该遗产项目通过传承性别认同价值观和规范、提供性别对话空间以及创造包容性别关系的机会,助力性别平等。春节申遗成功充分展现了中国对非遗作为性别化实践的深入理解,通过创新方式推动性别...
查看更多
熊威:德昂族春节的兴起与中华文化认同
2025.02.08
【摘要】春节在德昂族聚居区兴起,并逐渐成为德昂族节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是礼俗互动的结果,形成了既符合传统春节习俗,又带有德昂族文化特征的节日文化,表征出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性。德昂族春节的发展实践过程,彰显出德昂族的中华文化认同。春节在德昂族聚居区的深化...
查看更多
1
2
3
4
5
19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