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4-24   星期四   农历三月廿七   谷雨 谷雨
论坛
2024.01.29
从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保护案例可以发现,现有司法实践并不区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性质,导致“独创性”为标准的路线以个体主体权利来肢解民间文学艺术集体主体权利,造成保护权利错位和正当性缺失。二元复合是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的特质,明确其集体主体与个体主体的内在联系是...
查看更多
2024.01.24
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的主体成果,彭兆荣所著《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以下简称《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一书,目标非常明确,旨在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中国范式。因此,本书实际体现出的特点也...
查看更多
2024.01.23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揭示了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揭示了党推动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我国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2024.01.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华阴老腔,作为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其传承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华阴老腔注重唱腔的音韵美感,以及表演中的肢体语言和...
查看更多
2024.01.16
记录整理者是民间文学传播链上的重要一环,他们集接受者、传播者、学者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在记录整理活动进行的不同阶段,他们的多重身份之间不断发生流动,这是客观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而他们的身份认同则是主观的,主要受其记录整理目的、语言能力、学术训练以及对传统的...
查看更多
2024.01.11
中国思想对礼、俗的关注始于2000多年前,而且是一个高度成熟、持续的传统。但在晚清礼教批判的背景下,现代学术史中的礼俗研究始于以俗释礼与俗的上升,这一开端引发出两个发展方向:一方面是现代民俗学更彻底地解构礼的神秘性,最终使得礼、俗越出礼学视野,均成为民俗学的材...
查看更多
——以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老腔团为例
2024.01.09
华阴老腔孕育、形成、发展壮大于关中平原东部、西岳华山脚下的华阴市岳庙办双泉村,是陕西较为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华阴老腔早期以皮影戏的演出形式活跃于华阴及其周边,20世纪50年代末,老腔曾被搬上大舞台。自2003年以来,华阴老腔开始逐渐脱离皮影戏的演出形式,从幕后...
查看更多
2024.01.0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具有代表性和独特价值的文化现象和表达方式。而旅游作为一种大众生活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应用场景,激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机和活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对于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
查看更多
2023.12.28
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入第五个阶段的重要任务。在没有文字的新石器时代,古老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至今,记录了众多古老的民俗。以湖南苗族、瑶族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存参与中华文明源头的文化阐释,是非遗工作者义不容辞的...
查看更多
2023.12.28
文化的传播具有共享性,非遗峨眉武术文化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进程的现代化加快,数字媒体助力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案例层出不穷,国家在文化强国建设与文化自信战略上的倾斜也呈现出一定的优势。在此基础上,非遗峨眉武术的数字化传播也逐渐面临社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