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中国丹寨非遗周”活动在丹寨万达小镇圆满落幕。为了持续释放非遗周的热度,在“中国丹寨非遗周”闭幕式上,“贵州秋冬季非遗旅游”活动无缝衔接,正式启动。
从“中国丹寨非遗周”活动17日启动以来,9天时间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换届大会、中国非遗与旅游融合论坛,12条全国非遗旅游线路首次正式发布和一组非遗特色展览演出,以及佳作频出的第二届非遗文创大赛等精彩上演,尤其是超过30场“非遗进景区”特色活动轮番上场,联袂奉上一场顶级非遗盛宴。
“贵州秋冬季非遗旅游”活动将以“黔东南侗族非遗深度体验游”喜获首批全国发布的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为契机,各地都将推出非遗旅游线路;同时,将结合2020中国·雷山苗年活动、2020黎平·中国侗年暨第十届黎平侗文化旅游节、遵义羊肉粉节、醉美遵义·黔北民族民俗文化之旅、苗族跳场、斗牛节、彝族年、西门跳花节、石阡说春等系列非遗旅游民俗节庆活动,在全省上下通过巡游展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旅游商品展销、非遗歌舞展演、非遗活态体验、非遗研学等持续开展秋冬季非遗旅游活动,开启贵州非遗新风采,旅游新体验。
贵州素有“公园省”之美誉,神奇秀丽的山水风光和古朴多姿的民族文化、积淀深厚的红色文化,是多彩贵州最亮的风景眼、最浓的乡愁源。
贵州人文气息浓厚、特色文化多元,蕴含着深厚的人文之美,17个世居少数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留下数目众多的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2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族大歌和二十四节气(石阡说春);有85项140处国家级项目,有628项1025处省级非遗项目,市级项目将近2000项,县级项目4000多项。贵州海龙囤作为中国三大土司遗址之一成为中国第48处世界文化遗产;有赤水丹霞地貌、荔波喀斯特地貌、施秉云台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