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3-29   星期五   农历二月二十   
2022四川非遗年度人物评选揭晓(附100~30位候选人名单)
来源:“四川非遗”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2-11-28 11:08:00

11月4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四川日报社承办的“2022四川非遗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确定100名候选人名单。

“2022四川非遗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9月底启动以来,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各市州文旅局、相关非遗保护单位、专家和网友积极推荐候选人。经组委会邀请专家评议后,确定了包含传承人、策展人、艺术家、管理者、研究者、传播者等在内的100名候选人名单(名单附后)。

在此基础上,下一步将继续推选出30位提名候选人及10位2022“四川非遗年度人物”并举行颁奖活动。

此次评选活动吸引近两百位非遗传承人以及非遗相关从业者报名参与角逐。他们中有国家级的非遗传承人或者工艺美术大师,也有非遗的管理者以及策展人、企业家、研究传播者等等。2022年,他们在各自的领域皆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究竟有哪十人可以荣获年度非遗人物殊荣?此次评选活动即将进入评审以及网友投票等多个环节,最终将在11月底揭晓四川首届年度十大非遗人物。

from clipboard

100位候选人名单(按候选人姓名拼音排序):

阿尼、阿呷、白桦、白马泽仁、曹代武、曹东琼、陈智林、陈云珍、陈云华、陈焕彬、陈巧茹、陈海元、陈云鹤、陈怀炯、邓全恩、丁友全、杜予立、甘玉祥、龚道勇、龚倩、郝淑萍、韩春寅、贺斌、何伟、何道君、何艳平、胡光葵、胡光俊、胡开强、胡海、黄强、黄老五、符怡、嘉阳乐住、贾君、蒋英丽、李锦、李国文、李兴秀、李贤波、李革、李治、李清泉、李朝贵、林昆、刘绥滨、刘江、刘汉朝、刘志高、刘俊英、刘勇、龙怡珍、吕世林、罗嘉发、孟开金、马赵凌云、马云、能卡曼、彭世平、曲木史伍、任平、四龙降泽、孙志阳、孙洪、沈才洪、石光绪、沈宏跃、沈毅、唐骏、王江昀、王超、王钦甲、王玉、王传闻、王世宏、汪勇、万学、吴瑕、肖德美、谢晓龙、谢成飞、谢玉蓉、徐艳红、徐强、熊彦、杨华珍、杨德全、杨波、严光玉、颜登泽仁、颜泽文、张跃华、张丹、扎西江措、扎西尼玛、张菊花、赵东、赵勤、赵洪、曾庆红

30位提名候选人名单:

1、阿尼(藏族)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格萨(斯)尔”代表性传承人,能用70多种调子说唱70多种版本的《格萨尔王传》。成立格萨尔说唱班,让1700多个孩子成为口传弟子。自费将格萨尔的5本书籍刻成印版存放于德格印经院。

年度贡献:在德格中学开设格萨尔说唱传承培训班,授艺200多位学生,坚持在农牧民中传播说唱技艺。

2、阿呷(藏族)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藏族唐卡(门萨画派)”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17岁凭借一手画艺在甘孜州家喻户晓。从艺之余一边开班培养年轻人,学生超过100名,参加中国国际唐卡艺术节获得铜奖,一边参加深圳文博会等大型选活动提升新龙非遗知名度,积极助力新龙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年度贡献:凭借精湛的传统技艺被授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面向公众开展传承传播,带徒授艺30余人,带领更多传承人致富奔康。

3、陈智林: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川剧领军人物,省文联主席、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四川省川剧院院长。先后荣获戏剧梅花奖、中国文华表演奖、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戏剧奖等大奖,组织创排并主演《巴山秀才》等多部川剧荣获国家文华表演奖等荣誉。

年度贡献:组织创排并主演的川剧《草鞋县令》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奖,这是继2007年组织创排并主演的川剧《易胆大》获奖后,四川时隔15年再度获此殊荣。

4、陈云珍(女、羌族):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羌绣”代表性传承人,党的二十大代表,长期通过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方式传授羌绣文化,带领团队不断研发羌绣新品,累计培训绣娘两万余人,带动妇女灵活就业350余人。

年度贡献:参与中国李宁2022年秋冬新款设计与绣制,在北川各乡镇培训绣娘100余人,创新作品30余种,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做出突出贡献。

5、陈云华: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青神竹编”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先后投资1.5亿元建成青神竹艺城和青神竹编博物馆,以“竹+文+旅”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吸引国内外游客近500万人次体验青神竹编,带动3万多人从事竹产业增收致富。

年度贡献:荣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面向国内外举办竹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线上培训,指导编著的《瓷胎竹编》教材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6、甘玉祥: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茶文化研究会四川分会副会长,创办雅安市友谊茶叶有限公司,带领公司先后取得国家级“非遗基地、非遗传承人”两项殊荣,藏茶产品由单一的边销茶增加到50余种,让藏茶走出山门、走出国门。

年度贡献:从“茶马古道”“酥油茶”出发,积极推广宣传非遗技艺和民族茶文化历史。公司生产低氟健康边销茶34.4吨,销售额约185.4万元。

7、黄强:

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羌族草编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带领团队先后创办羌族草编残疾人文创基地、开展各种技能培训近200期,培训人员近万人次,建立羌族草编传承保护及生产基地20多处,带动就业超过200人。

年度贡献:完成《羌族草编》的编写和出版、开展羌族草编文化艺术村的规划和建设,对广大残疾人和留守妇女开展技能培训。参加2022年非遗博览会、黄河非遗大展等国内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受到广泛好评。

8、郝淑萍(女):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蜀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获得国内外各种大奖,在培养徒弟、技艺研发、技艺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年度贡献:新书《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郝淑萍卷》入选《国匠集二〇二一.非遗传承藏品票合集》,跻身全国100位大师行列。与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联合办学蜀绣专业,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

9、何道君: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青城武术”代表性传承人,四川当代“武术名家”,先后被编录入当代四川武术群英榜、巴蜀武林英豪等书刊。潜心开展青城武术传承传播活动,面向国内外武术爱好者传徒授艺,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培养一大批武术青年传承人。热心公益活动,曾被都江堰市人民政府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年度贡献:投资1270余万元,建成青城武术传习基地——“道君精武馆”,致力于将其打造为四川省内第一家集武术传习基地与武术博物馆于一体的现代传承基地。

10:贺斌: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蜀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织锦工艺大师,中国80岁以下唯一掌握蜀锦手工织造全套传统技艺的蜀锦匠人。

年度贡献:在保护传统手工核心技艺的同时,推动现代生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创新运用。全程参与三星堆出土丝绸织物复制项目并成功复原出7种出土丝绸织物。

11、胡光葵: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绵竹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掌握绵竹年画的全套制作技艺并完整记录,为保护非遗整理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年度贡献:获评第一届“德阳工匠”,编著《绵竹年画技艺研究》。作品先后在四川省首届“510”廉政文化宣传月形象设计大赛、沿黄九省庆祝建党百年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等活动中获奖。

12、黄老五

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黄老五花生酥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创立的四川省黄老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花生酥生产企业,每年贡献地方税收上千万元。

年度贡献:参加第三届非遗购物节,直播带货活动引发广泛关注。为抗击新冠疫情捐款损物累计逾百余万元。成立“四川省黄老五爱心慈善基金会”斥资800万元定向用于公益慈善事业。

13、嘉阳乐住(藏族):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觉囊梵音”代表性传承人。先后创办16个传习所培养800多名传承人和匠人。至今经他组织、挖掘和保护发展的非遗项目近20项,已有1项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被授予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

年度贡献:依托非遗传习所转化开发文创产品,实现经济效益约700万元,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助力脱贫致富的典范案例。

14、李锦(女):

四川非遗保护资深专家,四川大学教授。长期坚持非遗调查研究和保护工作,为设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羌年”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等作出贡献。

年度贡献:完成了黄河流域非遗重点保护项目“禹的传说”保护现状调查研究、开展了松潘花灯节的调查研究工作。先后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评审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在非遗保护传承的理论研究支撑和工作实践支持方面,发挥了骨干引领作用。

15、李国文(苗族):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兴文苗族花山节”代表性传承人。连续十多年主持苗族花山节大型民俗活动。编著有《兴文苗族花山节》等十多册书籍。

年度贡献:多次举办非遗传承人培训班、研讨会,出版《兴文苗族花山节》、《四川兴文苗族志》两本教材。

16、刘江: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刘氏竹编”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致力于让传统竹编技艺走入时尚生活,在中国工艺美术行业中独树一帜。

年度贡献:组织刘氏竹编NFT确权、数字盲盒的开发、元宇宙线上博物馆建立,大力推动项目数字化保护和创新实践。

17、 马云: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何天佐传统中医药正骨疗法”代表性传承人,八一骨科医院院长,四川省名中医。运用传统中医药技艺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年度贡献:组织建立“何天佐传统中医药正骨疗法”诊断室和史料馆,持续服务人民群众和基层部队官兵。省政府授予“第四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称号。

18、马赵凌云: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峨眉武术”代表性传承人。因一条“提剑扔垃圾”短视频走红网络,全网粉丝超2000万。致力于通过自媒体平台,向全国及全球观众展示峨眉武术,弘扬中华传统武术魅力。

年度贡献:“凌云”IP全平台峨眉武术相关视频播放量超百亿,受邀参与中国第四届匠人大会。

19、孟开金: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九顶山歌”代表性传承人。数十年来坚持山歌演唱和发掘,迄今挖掘山歌300余首,传奇故事200余个,曾获得四川民歌大赛优秀奖、四川非遗薪传奖、创作底羌层忆念山歌并获得一等奖。

年度贡献:在首届绵竹年画春晚、自然和文化遗产日等活动中进行近十场山歌表演,坚持非遗进校园教学生演唱,组织羌年庆祝活动。

20、曲木史伍(女、彝族):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彝族漆器”代表性传承人,创立彝族漆器品牌“彝三彩”,线上线下同步展现彝族漆器之美,彝家美食美景之丰。

年度贡献:线上线下结合宣传凉山美器美衣美景美食,短视频绘画彝族漆器被四川非遗、大象新闻、四川文旅等多家媒体转发,播放量突破2227万,点赞达112万。

21、任平(女):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四川清音”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演员,嗓音圆润饱满,台风清丽雅致,表演自成一派。

年度贡献:开展四川清音进校园、培养新一代传承人、组织编写研究报告《李派四川清音传承路径研究》。

22、沈才洪: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成功主持研发出“国窖1573”酒及我国首款“有机白酒”等,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科技奖3项。

年度贡献:组织创建四川省固态酿造科技创新中心,开发茶酒等新产品17个、储备新品20余个。

23、汪勇:

四川老伙记企业集团创始人,打造运营“成都手作”品牌,全面开启“品牌+项目+传承人+产品+旅游+互联网”的文旅农商融合模式,促进传承人增收,实现非遗传承创新和发展。

年度贡献:自筹资金在全省优选采购非遗产品,搭建“四川非遗商城”非遗展销平台,积极参与“四川非遗购物直播节”等活动;协助推进非遗区域品牌建设,成功复制建设“凉山手作”、“甘孜手作”等,为民族地区“非遗+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实践路径。

24、王传闻:

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绵州吟诵”代表性传承人,从2012年全川不到10人开展吟诵,至今已有80万人在四川省吟诵学会和他影响下开展吟诵传承。

年度贡献:开展“吟诵进校园”及讲座百余起,专著《四川传统吟诵研究》获中宣部“2021年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精品出版工程”奖。

25、吴瑕(女):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四川扬琴”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宣部评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改良四川扬琴传统唱法和表演,使其更具观赏性。

年度贡献:推出系列音乐电影“吴瑕带你看四川”。“西岭雪”、“惊梦三星”、“云上牛背”相关作品陆续在各大视频网站及音乐平台上线,获得数百万点击量。完成公益性演出任务近百场。

26、肖德美: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川剧界第一位艺术硕士,曾荣获中国戏剧演员最高奖“梅花奖”等多个大奖。

年度贡献:推出川剧首套视频教程。长期致力于川剧表演和教学活动,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建立川剧名家大师肖德美工作室、举办川剧艺术讲座,推广传播川剧艺术。

27、杨华珍(女、藏族):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代表性传承人,作品获得多项国内外奖项,通过版权授权的方式与国际品牌合作,开辟我国非遗IP授权先河,2021年被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上向全世界推荐。

年度贡献:开创藏羌织绣IP授权先例,与环球影城、Kipling、科大讯飞、OPPO手机等多个品牌开展合作。搭建四川非遗类“NFT”数字版权平台,让非遗以现代生产方式融入社会生活。

28、扎西尼玛(藏族):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川西藏族山歌”代表性传承人,山花奖金奖得主,中国首届南北歌手擂台赛中获“全国十大歌王”称号,为电视剧《尘埃落定》、电影《可可西里》等演唱插曲。

年度贡献:创办红原雅克藏族山歌大赛,会同阿坝州文化馆举办第三届“川西行走之声”川西藏族山歌邀请赛暨非遗音乐会,区域性非遗宣传传播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29、张丹(女):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成都漆艺”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提出“以居而用,为世相传”让漆器回归生活的髹漆与经营理念,设计制作的作品受到中青年漆艺爱好者喜爱。

年度贡献:作品参加澳大利亚“来自熊猫故乡的技艺—艺起濯锦”展、第12届上海国际传统艺术邀请展、“天府根脉”四川省非遗精品展等国内外展演展示活动,并多次获奖。参加漆文化分享等多场公益宣传活动。被授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30、赵洪: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成都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在皮影研究、表演及展示等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组织参与创编的皮影动漫“老鼠嫁女”,获国家文物局“互联网+中华文明”示范工程项目并入编优秀项目集锦。

年度贡献:将博物馆搬进学校,坚持在学生中传授皮影文化,在30个学校、举行150多场皮影表演展示、授课84节,覆盖学生及观众近万人。

编辑:孙秋玲